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锦书谁寄》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散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锦书谁寄 东西 ① 人是怀旧的动物,什么消失了就怀念什么,什么消失得越快便怀念得越迅速,比如我就怀念过麦芽糖、弹弓、军衣、汽枪、鞭炮、压岁钱、爱情以及白日梦 不要伤感, 锦书谁寄

东西

人是怀旧的动物,什么消失了就怀念什么,什么消失得越快便怀念得越迅速,比如我就怀念过麦芽糖、弹弓、军衣、汽枪、鞭炮、压岁钱、爱情以及白日梦
……
不要伤感,因为这种怀念是明摆着的,只要生活在时间的链条里,谁都逃不过去。但有些怀念却在悄悄地孕育,即使对象还没有完全消失,却已经让我怀念了。

书信,正是这么一种值得怀念的对象。我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在我读小学四级的时候。一天,老师把一封信递给我。那是来自部队的信,上面赫然写着我的乳名。我哆嗦了半天,才把信封撕开,原来信是我从未见面的表哥寄来的。他当兵了,挎驳壳枪了,所以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父母,而我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他只好让信在我这里拐一个弯。这封信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揣在心窝子的旁边,不时地按一按,生怕它丢掉。它除了能给我走夜路壮胆之外,还使我对山外边有了大胆的设象,当时我是多么希望能像表哥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

后来,我外出求学,书信成了我跟家里讨钱的惟一工具。我的信一去就是一两个月,犹如石沉大海,基本上得不到回音。于是我的思绪就跟着那封信一遍遍地走,想象它怎么到达县里、乡里、村里,再怎么到达我姐夫的手上,我姐夫又如何如何地读给我父母听
……
我知道不等信读完,父母的眉头早就紧锁了,他们不知道向哪里去找钱,猪还没有出栏,木耳还没长起来,鸡又发瘟了,粮食本来就不多
……
在我这头,信是希望,是期待,甚至是温暖;然而在我父母那一头,信也许就是钢刀,就是恐吓,就是一张张罚款单。好在我的父母都能咬紧牙齿,一次次完成我的罚款任务,才让我有了今天。所以,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

写信最多的日子,是在初恋的岁月,我跟恋人分居两地,几乎每天一封。当看到好的小说我会在信里谈感想;当工作上稍有成绩,我会在信里大吹特吹
……
而她的工作和生活也是通过信件向我呈现。这样的通信常常使我没有时间概念,几天前发生的事情往往要在我收到信件的时候才知道,也就是说她经历的我也会经历一遍,已经消失的事件因为书信便存活下来。这是文字的力量,书信的力量,它让我分享喜悦,共渡难关。在当时,我几乎把文字当作最有力的工具,就像一个名人说的: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所以我选择写作,以为拥有了文字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但是错了,当我像暴发户那样拥有一部砖头似的手机时,才知道一个声音的时代已经来临。你只要在手机上按下一串数字,就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呼吸,方便了,近了,世界变成村庄了。我们在

喂、啊

声中,把一切摆平,搞定,书信的仪式、期盼的心情、遥远的想象、纸上的墨香统统地被声音覆盖,说话更直接,心灵更草率,仿佛吃快餐,只为填饱肚子。再也不会有人像李白那样: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连回味的时间都不曾空出。这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方便,不再愿意拿起笔来写信。于是,我对书信除了抱歉就是怀念。

几前,我因为向作家叶兆言(叶圣陶之孙)约照片,收到过他的两封来信。那信是用一种特制的书画纸写成,竖式,每页八行。明明他长于我,却在抬头处称为我兄;明明我是小辈,他却在落款处称自己为弟。这是多么谦逊的表达!暂且不说称谓,单凭那纸、那字你就感受到了一种尊重,书香之气扑面而来。也许这就是信的最后贵族,留住它便是对书信的最高尊敬。
14.
怎样理解文中划线句子

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

的含意?(
2
分)
答:

15.
根据文章
②③④
段内容,概括书信对作者的意义。(
6
分)
答:

16.
本文以

锦书谁寄

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

17.
文章第

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分)
答:

18.
在文章第

段,作者写到

这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方便,不再愿意拿起笔来写信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这一现象的看法。(
7
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4
.有些信件给父母带去了经济和心理的压力,父母给予的温暖和支持值得作者感怀。
15.

1
)小学四级时,表哥的书信激发了我对未来和外界的想象,给予我勇气;(
2
)求学期间,书信成为我向父母求救的工具,也融入到作者的记忆和生命里;(
3
)恋爱期间,书信维系了我和恋人的关系,同时让我明白书信和文字的力量。
16.

1
)化用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

,显得典雅;(
2


锦书谁寄

可为

谁寄锦书

,预示当下书信作为交流媒介的衰退,(
3
)表达作者对书信的怀念,点明文章主题。
17.

1
)内容:写出叶兆言和作者往来的书信的称谓、纸张和形式,表明作者对叶兆言的尊敬;(
2
)结构:收束全文,和前文写手机对作者的影响形成对比;(
3
)表达效果:深化文章主旨,让作者对书信的怀念显得韵味悠长。
18.

1
)态度:作者对当下人们对书信的背叛持否定态度;情感:作者对书信消失的存有遗憾,自己背叛书信的心存愧疚。(
2
)正反皆可。示例一:交流工具的更替是时代发展得必然,作者大可不必感慨,需用更达观的态度来对待;示例二:书信实际上预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情趣。现代生活易让人陷入急躁,我们更需要呼唤一种古典的情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88124.html

相关阅读:《大河汤汤(节选)》阅读答案
《听,剧院的钟声铃声》阅读答案
《黑白苏州》阅读答案
《静流》阅读答案
《刻在树上的字》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