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数学问题创设情境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得对于体现同样学习任务(目的)的学习内容,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选取不同的背景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学教学需要情境的支撑,在教学设计时,应尽力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学习,那么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如何呢?我认为情境创设的途径不外乎对教科书中的情境的创造性使用和对现实生活的挖掘.

  一、教科书中的情境的创造性使用

  新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教学实例出发,从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实践(“做一做”),思考(“想一想”),探索(“猜一猜”),交流(“议一议”)等学习过程来展开.面对这些情境,教师首先应该认真研究该情境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将该情境的教学价值尽量充分地体现出来,而不是轻易舍弃教科书中的教学情境.

  案例1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材给出了大量对称的实例.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的对称的例子.之后再让学生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让学生观察得到的窗花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了轴对称的概念.这样学习能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也易于感知,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老师认为这样引入消耗了较多的时间,不如直接给出轴对称的概念.但通过学课堂教学比较发现,经过这样的“改进”,学生对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同时也应认识到,教科书是一个静态的出版物,而具体的课堂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面对这样的境地,在教学设计时,在不妨碍原有情境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更为适合学生认知实际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而取得更为高效的教学效果.对教科书中的情境的改造应用,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原有情境的意义,选择一个类似的替代品

  在“从不同方向看”教科书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图片,但自己班级的学生可能并不熟悉,这时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说明.比如选择学校教学楼的几张照片,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有不同的效果,从而引入教学内容,而后再选用学生家庭购房或装修所用的平面图,以抽象出各个侧面所看到的视图.

  2.对教科书中的一些原有的问题加以挖掘加工如对某些教学素材赋予一定的现实背景,将其情境化

  案例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情境设计可以这样: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把小木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可怎么也搭不成,他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塑料吸管(长度分别为13cm.9cm6cm)启发学生能做成一个三角形吗?然而把最短的边剪去2cm观察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教师再继续提出三个问题:①你做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各是多少?②最短边剪去一小段后,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若能连结是否组成了三角形?③最短边再剪去一小段,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学生通过实验后正确回答,老师再次设问:是否具有任何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首尾顺次连结”构成三角形?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新课的探索上等等.当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后,再让学生回答小朋友为什么搭不成的原因,再次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3.利用教辅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新教材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的辅助材料,如数学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数学家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等.挖掘并合理利用这些教辅材料假设问题情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3“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教学,可以利用教辅材料“看图时的错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1页)来创设问题情境:(1)用计算机演示图1、2、3,让学生观察、猜想,得出结论.(2)学生用直尺测量检验结论(与刚才的猜想大相径庭,从而认识到,有时观察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要借助实验进行检验).(3)演示图4,则a与b是否平行?怎样检验?这就与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用刚才测量的方法很难检验a,b是否平行,那么,有没有其它的检验方法呢?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将会有更多的检验方法.这样自然地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对现实生活的挖掘

  要设计得更好,教师仅仅停留于教科书的挖掘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主动创造才是情境的最终源泉.为此,教师应广泛涉猎各门学科,具有广阔的视野,同时也应关注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生活实例.

  在教学“游戏公平吗”?时,模仿生活中的转盘摇奖,采用不同的转盘与规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引现课题.用这种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素材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当然,随着学生自主性的增强,学生也可能自主地从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发现一些问题,教学中学生自己的问题为情境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也是一个值得鼓励和探索的方向.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93172.html

相关阅读:让数学教学课堂更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