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分
)
“
南开校父”
严范孙本事
天津老城西北角有个文昌宫,其西侧不远处即是严翰林胡同,此地坐落着一片大院套小院、合计约百余间屋舍的大宅院,它的主人便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者
,字范孙)
。如今严家老宅在城市改造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人们何曾想到:此处竟是南开学校百历程的发轫地所在。
就教育背景而言,严修与封建王朝时代应试求官的士大夫并无二致,饱读圣贤经典,沉浸科考之中,仅二十四岁便登上科举顶巅,进入翰林院。他受益于来津主持问津书院的“
清流”
领袖张佩纶,并由此结识李鸿章和张之洞。青严修显然更倾心于抱持“
经世致用”
之学的张之洞,这与他作为盐商家子弟追求实用价值的求知取向不无关联。与众不同的是,严修在应试科举的同时,尚有一条求知“
副线”
:对于算学兴趣浓厚。早他师从陈奉周学习算学,“
平日于代数、几何致力最深”
,后来任职翰林院仍旧兴味不减,以至于出任贵州学政期间竟将算学题列入书院考题之中,曾求助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荐算学讲师到黔执教,任满归途中又在沪上选购五纬捷算》、《圆锥曲线说》等相关书册。其偏重“
实学”
的自觉,较之甲午战后风气大开士大夫整体“
学术转型”
,明显提早了十多。在贵州学政任所,严修跟从祁祖彝学习英文,大约十之后任职学部期间,仍每日与陈宝泉等坚持习读英文不辍。他的趋新倾向,还体现在戊戌前为其长子智崇开列“
中西合璧”
的学习方案上,其中颇敢舍弃:“
训诂之学,金石之学,校勘之学,虽不学可也;骈文,古近体诗,不学可也;极而言之,时文、试帖、律赋、不学亦可也;字则小楷最为切用,求速求匀,而能事毕矣,篆隶不学亦可也。”
一个翰林出身的文教高官对国学采取如此“
放达”
的态度,至为少见。
除了洋洋大观的严氏日记和一些唱和酬酢的诗词之外,严修绝少有著作行世。他中时发过这样的感慨:“
好争者必不直,好盟者必不信,好怒者必不成,好察者必不智,好服药者必不寿,好著书者必不通。”
洞明世事使他“
轻著述而重躬行”
,择取“
毕竟须回实处去做”
的路径,与一般文人的崇尚虚文显有不同。
1898
之于严修,是个充满转折又预示着新机的关键份。因奏开“
经济特科”
而开罪于自己的恩师和翰林院顶头上司徐桐,事实上断送了他前期的京官生涯。同六月间,在好友徐世昌的引介下,严修在天津小站结识了在此练兵的袁世凯、段祺瑞等一批新进军人,彼此印象颇佳,日后随着北洋系军人的政治崛起,严氏在北方的兴学活动得到这个实力集团的鼎力相助。是冬,严家私塾开馆,严修为其子弟们聘请的“
新学”
教师乃张伯苓,这位北洋水师学堂毕业的前海军士官在此教授英语、理化知识以及健身怡情的体育游戏。严、张联手合作,为此后创设北方名校奠定了根基。
严修的两次日本之行,无疑为他其后的兴学活动提供了参照和动力。上世纪初,先进人士纷纷东渡“
取经”
,清廷新政更明确要求文教官员必须赴日本考察之后方能履职。在这样的背景下,1902
秋严修楷同两个儿子自费东游,其收获和感慨自不必说,本国求新过程中的诸多困惑竟也在游访间获致释然:一日游关西寺院,闻钟声悠扬,观众僧诵经,因而顿悟:“
讲学问不必废词章,讲教化不必废僧道”
,新与旧并非水火不容。东游归来,严修与一些津门士绅集资办学。他们将会文、问津两个书院改建为民立第一、第二小学,又应天津知府的要求,废庙兴学,建起官立学校多处,严家老宅更增设了蒙养学塾和女子学馆。一时间,津门兴学之风颇盛。
在教育史上,严修可谓中国近代认真借鉴日本经验的代表性人物。他两次东游的一个附带收获,是聘订了一批日本教习来华执教。他参与改建的天津民立第一小学的教员中日本教习竟有七人之多;直隶各地建立劝学所的实施方案也是由日本人制定。当时,对于支付重金聘请日本教习曾经有种种非议,严修的态度十分明确:“
教员用东人需费诚巨,然不如是,则内容仍不可问;且不如是,则永无可以不用东人之日。故此费不能惜也。”
同时,他选送近百名官绅青进入东京弘文学院、经纬学堂等校学习法政、师范、印刷等课业,后来主政晚清学部,部内留日归来者明显居于多数。他坚持认为:欧洲之程度,我国数十内,恐无赶及之望,“
果欲学步他人,只可仍从日本入手。否则一片空论而已”
。
随着南开中学十办学经验的积累,筹办大学日益提上日程。一九一五春,严修偕张伯苓先后走访参观京津两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学校等机构,考察大学的基本情况。一九一七始,张伯苓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修教育学。直到1919
9
月,南开学校大学部终于正式开学。继而创建南开女中,不久又增设南开小学之议。至此,南开学校在天津形成了自小学、中学到大学、女中的完整系列规模。
(
选自张晓唯《民国学人的盛与黄昏》,有删减)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传记开篇对如今严家老宅在城市改造中已不复存在的感叹,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这位“
南开校父”
的怀念之情,激发了读者了解严修的阅读欲望。
B
.严修出身盐商家庭,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者,科举及第进入翰林院后,因受张佩纶、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影响,抱持“
经世致用”
之学。
C
.严修早喜欢算学,任职翰林院仍兴味不减,体现了他对“
实学”
的自觉,这种“
自觉”
比其他士大夫提早了十多。
D
.和一般文人的崇尚虚文不同,严修“
轻著述而重躬行”
,除一些日记和应酬诗词外,绝少有著作行世,因为他认为“
好著书者必不通”
。
E
.本文记述了严修重视“
实学”
、兴办“
新学”
的经历,展示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突出成就,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394514.html
相关阅读:陈凤群《寻找目击证人》阅读答案
《爱因斯坦的悼词》阅读答案
《巴金自传:文学生活五十》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博客之父”方兴东(节选)
《我的兄弟王小波》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