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
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被钟嵘推为“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的这些“
古诗”
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
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
人生行乐”
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底下的,是“
烈士暮,壮心不已”
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
慷慨多气”
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后面的,是“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
人的觉醒”
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
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 准为中介。 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双眸闪闪若岩下电”“
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
以形写神”
和“
气韵生动”
,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
气韵生动”
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
以形写神”
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即是说,“
传神”
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千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
魏晋风度。
(
节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魏晋风度”
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A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不已,原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学解体,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兴起。
B
.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人生短促而多苦难,但一些人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努力思考把握人生的方法,这种探寻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C
.当时对人的评议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九品中正制度为代表,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导致那个时代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
D
.“
气韵生动”“
以形写神”
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与“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等表达出的内在人格,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把握住短促而苦难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B
.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才写下“
烈士暮,壮心不已”“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等诗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
C
.《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D
.魏晋时期对人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人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到关注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的转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B
.顾恺之说“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
双眸闪闪若岩下电”
的说法异曲同工。
C
.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D
.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D (“
气韵生动”“
以形写神”“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等是魏晋风度的体现,不是原因。)
2
.B (
当时的文人能在“
烈士暮,壮心不已”
等诗句中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的原因是由于人的觉醒。)
3
.A (
钟嵘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着眼于艺术,推导不出钟嵘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的结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00971.html
相关阅读: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阅读答案及解析
“自笛卡尔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困惑于二元论问题”阅读
取材于韩启德《我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问题的看法》阅读答案
《苏轼对儒、道、释的融合》阅读答案
节选自程广云《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