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方法教学的误区分析和解决途径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关于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讲授得很清楚,学生也听得很明白,甚至于还做了专门练习,但以后碰到真正要用到这种方法的时候,学生却不能自觉地去提取和应用这个方法。这表明,对于这个方法,学生已经理解、但没有掌握,这其实是“物理方法教学”出了问题。
一、物理方法教学的一般做法:注重讲授
解决物理问题有一些特定的方法,例如在选取研究对象时,可以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两种;在判断弹力、摩擦力有无时可以采用假设法;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采用等效法;在力的求解中需要受力分析;在运动学中经常会用到图像法。这些物理方法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知识,它们本身理解起来并不是很难,难的是掌握和运用,这就需要物理老师在教学中有所区别。
实际上,很多物理教师开展物理方法教学与物理规律教学相仿,一般都是先讲授,然后进行模仿训练。以笔者曾经听过的《整体法 隔离法》的课为例,老师先是给出例题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别解答,然后是说明两种方法的优劣,最后是练习巩固。这位老师的做法具有普遍性,他的优势也比较明显。
首先,学生理解很容易。以上面这位老师为例,这位老师从整体法和隔离法两种不同的方法给出解答,让学生很直观的可以知道两种方法的优劣。尤其是对强调的整体法,学生感到很神奇,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对整体法的理解是深刻的。
其次,教师讲解也很容易。教师讲解有既定的程序,通过推导、比较等方式告知物理方法。然后列举典型例题,最后就是训练。教学程序可操作性很强,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操作即可。对老师的教学要求不是很高,老师也不需要有过多的创新设计。
最后,课堂评价容易操作。把方法教学当成一般的规律教学,这样的设计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堂达成度高,容易得到听课老师的认可。
正是学生的依 赖和老师的方便,让方法教学不断的走向讲授。把方法教学变成了一般的规律教学和概念教学。
二、传统讲授的弊端:易理解,难掌握。
从实践来看,单纯的教授物理方法学生虽然容易理解,但是难以掌握,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学生不能自觉提取和应用这个方法,缺少方法意识。往往是一说就会,提笔就忘。
从理论分析,通过讲授,学生是把物理方法当成物理知识一样来理解和掌握,关注点是物理方法本身,而不是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和变通。实际上物理方法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仅仅是作为一个知识点掌握的。方法之所以成为方法,是因为它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不同的一般的概念、规律,需要掌握就可以了,更重要的在于运用。
以上面提到的老师所上的《整体法 隔离法》为例,那位老师当时正好找笔者傍边的一位同学上黑板示范,在黑板上示范很好。但是当我转换一种情境的时候,这位学生就有些茫然了,不知所措。因为老师上课示范的是直接相连的连接体问题,而我给出的是间接相连的连接体问题。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学生缺少了这种发现的能力。相比较经典习题,试题,尤其是高考试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试题往往会在习题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编和创新,这样一来,如果仅仅是靠一些常见的经典题型训练是不够的,既不能提高学生成绩,也不能拓宽学生思维。
实际上,学生对一种方法的掌握,并不是通过一两次教学的渲染就能完成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的教学跟概念、规律的教学应该具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消除误区的方法:渗透教学。
物理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并不是在于其本身,物理方法本身并不是很难,因为物理方法需要不断的反复的运用,因此,物理方法难的是知道什么时候运用这种方法。如果学生没有使用某种方法的意识,即使理解这种方法,也是枉然。
物理方法的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提取意识。而知道提取物理方法,就需要经历这样四个过程:感性积累,抽象概括,熟练强化,变通拓展。量变到质量有一个过程,物理的思维需要一段时间来沉淀,不能刚尝了“苹果”就来讲“水果”。杨振宁认为,大凡学习方法,无非是“渗透性”和“按部就班”的常规式。因此,物理方法教学应该从单一的教授走向渗透。
渗透式教学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系统化布局,不断重现、深化;二是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构,每次应用同一方法的情景都不相同。试想,如果学生经历了不同情景中、不同形式下用同一种思路解决问题的过程,遇到新的场合,这种思路不也就油然而生吗。渗透式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直接渗透,二是间接渗透。
所谓直接渗透就是利用黑板、墙报等教育资源,创设环境,直接和学生讲解物理方法,加深学生对物理方法的提取意思。著名物理特级教师黄恕伯先生在讲到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方法时,黄老师发现学生总是没有想到需要选择一个研究对象来进行具体分析,于是,他想通过教学中的渲染来强化这种意识。一次,他给学生讲了诸葛亮“锦囊妙计”的故事之后,风趣地说:“我这里也有一个锦囊,当你遇到有不会做的题目时,打开锦囊看到里面的妙计,你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十分惊异,纷纷讨取这个锦囊,黄老师把一个信封交给了学生,这个学生急切地想知道信封里是什么妙计有如此之能耐,黄老师让他打开信封取出纸条念给大家听。学生念道:“选取一个研究对象。”全班哄堂大笑。黄老师尽管也跟着学生一起笑,然而又是认真地说:“选取研究对象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第一步,之所以很多同学始终没有掌握这种解题思路,是不会自觉地迈开这关键的一步,我这条妙计,就是强化迈开这一步的意识”。黄老师这种教学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所谓间接渗透就是将物理方法不失时机的贯彻的平时的解题中去,遇到能够讲解的地方就适时讲解、比较。以《整体法 隔离法》为例,高中物理中直接应用的地方在必修1模块,集中在《相互作用》和《牛顿运动定律》两章。但是这两章之外只要涉及到两个以上研究对象的就有可能会用到,甚至电磁学都会出现需要应用整体法、隔离法的题目。许多老师在讲解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重在讲解电磁学的内容,而忽视了整体法和隔离法。实际上,这时候,适时的讲解整体法和隔离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对整体法和隔离法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总之,物理方法教学不同于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规律教学,中学教师应该根据物理方法作为工具应用的特点,走讲授走向渗透,重在唤醒学生提取物理方法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04927.html
相关阅读:高中物理电磁学基础知识与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