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
①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太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②
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l990
。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叫觅渡桥。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geming
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
③
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
你朝爷爷砍吧!20
后又是一条好汉。”
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④
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归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
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
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
,盘腿席地而坐,让敌人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⑤
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geming
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
八七会议”
,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⑥
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
野渡无人舟自横”
,想到“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他是有文才的,但世人只记住了他的武功。辛弃疾是有武才的,他轻时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但南宋政府不用他,他只能“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后人也只知他的词才。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注入历史的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⑦
秋白不朽。
19.
怎样理解第⑥
段中“
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这句话?
(3
分)
20.
简要分析文章以“
觅渡,觅渡,渡何处?”
为题的好处。(6
分)
21.
综观全文,概括文中瞿秋白的形象。(4
分)
22.
(1
)从写作角度思考本文的艺术特点,至少概括出两点,要举例分析。(2
分)
(2
)结合对本文的阅读,谈谈自己如何从阅读中汲取写作营养。(3
分)
参考答案:
19.“
哲人者,舍其事而成其心”
实际是对瞿秋白勇于剖析自我的行为的一种赞美,瞿秋白舍弃英名流芳的“
事”
的机会,勇敢地在《多余的话》中自曝弱点与黑暗,就是因为他要成就自己对坦荡无私的人格的“
心”
的追求。(意思对即可)
20.①“
觅渡”
是瞿家祠堂前一座桥的名字,暗示着瞿秋白积极探索的伟大人生。② “
觅渡”
是文章的主线,有效地串联起瞿秋白的一生,文章以此深入地剖析了瞿秋白的精神世界。③“
觅渡,觅渡,渡何处?”
以疑问句的形式寄寓作者对瞿秋白的崇敬,也引发读者思索,加浓了文章的文学韵味。(6
分,答出2
点即可得6
分)
21.①
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学者。②
心忧天下、视死如归的geming
家。③
淡泊名利、敢于自我解剖、追求精神和人格的自我完善的哲人。(6
分,每点2
分,要扣住学者、geming
家、哲人)
22.
(1
)①
选材典型,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②
语言既有浓重的情感,又富有理性,感染力很强。③
作品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性。④
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2
)结合上述特点(还可以更多,只要合理)谈自己怎样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启示,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07156.html
相关阅读:《春天的第一朵鲜花》阅读答案
《月光里的舒伯特小楼》阅读答案
“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惟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阅
《篱笆青青》阅读答案
《落花枝头》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