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7月初的两次暴雨给美丽的千岛湖蒙上了一层阴影:树枝、树叶、枯草;破布、泡沫盒、饮料瓶、开水瓶、电灯泡、硬纸板等生活垃圾,纠集成一支大军从千岛湖上游安徽境内顺流而下,远看过去,水面就像被垃圾切割分成了多条河道光滑的部分是河,而高低不平的就像陆地。
这些垃圾,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用了近2个月的时间,才基本打捞干净。三伏天里,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工作人员干足12小时。40℃的高温下,打捞船被太阳晒得滚烫,工作人员们就是铁板烧,就差一撮孜然了。
这几天,超强度打捞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湖面恢复了常态化地巡查。
经济决定垃圾?10年翻了10倍
今年6月至7月上旬,安徽上游遭遇较强雷雨天气,其中六安、合肥、当涂、芜湖和宣城、黄山等地有269个乡镇出现特大暴雨,大量的生活生产垃圾冲入千岛湖,造成了严重湖面垃圾污染。经分析,今年安徽上游汛期垃圾入湖量占整个千岛湖湖面垃圾的95%以上。
每年雨季,安徽上游都有大量的各类垃圾被冲入千岛湖,最为严重的时期,水面垃圾重叠,严重阻碍航道,使摩托艇和旅、客船难以正常航行。据统计,1999年2012年,千岛湖共打捞湖面垃圾51.24万吨,每年从上游冲入千岛湖的垃圾均在1万吨以上,并存在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08年,由上游街口冲入千岛湖的垃圾量达6.12万吨,2011年2012年冲入千岛湖的垃圾量均达到10万吨以上。
负责湖面打捞工作近3年的陈师傅说,垃圾一年比一年多,从中也能看出安徽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从上游下来的垃圾除了瓶瓶罐罐,还有鞋子、衣服等。这些在往常是不常见的,但今年却很多。据县环保局统计,从2002年打捞湖面垃圾1.13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12.4万吨,10年时间翻了10倍。
打捞工人说:高温天垃圾更易腐坏
37岁的陈震波是湖面垃圾打捞清理队伍中年轻的一员,裸露在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陈师傅说,从今年3月份起,他们就开始了湖面的打捞清理工作,最累的是7月份,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之久。在湖面打捞垃圾都是露天作业,一览无遗的湖面上连个遮荫的地方都没有。打捞船的船面是铁板,被太阳烤得火热,他们就像是在铁板上烤的牛排,一天下来,人都感觉有五分熟了。所以他们在工作前都会先喝一瓶藿香正气水,身上风油精搽好,才开始工作。
陈师傅说,高温我们是不怕,就怕湖面垃圾多,多的时候真的是捞都捞不清,一天下来,人精疲力竭。天气太热,垃圾不赶紧处理,就要发臭了。
据了解,7月份每天打捞的垃圾量在200吨左右,两艘打捞船同时进行。在汛期高峰期,还会雇佣很多渔民们一起打捞,其中有农用小挂机100艘,对西北湖区、中心湖区水域进行集中巡查打捞。沿湖乡镇和相关部门单位对责任范围内的湖面垃圾合力开展打捞工作,形成一个覆盖全湖区的湖面垃圾打捞的天罗地网。
湖面垃圾打捞转入常态化
据统计,2012年来千岛湖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达到790多万人。千岛湖的秀美风光成了一张无形的金名片。只有保护好千岛湖生态环境,才能永葆千岛湖天下第一秀水美誉,赢得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同和赞美。所以,对湖面垃圾打捞清理工作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打捞重点已从中心湖区延伸到整个千岛湖湖区,垃圾打捞范围也从大湖拓展到各个湖区小流域。
一支机械化打捞队伍。打捞队伍有日常工作人员8人,配备有2艘机械化垃圾打捞船和1条运输船,在汛期还临时雇佣若干打捞人员,同时增配农用挂机打捞船增强打捞能力。汛期,安排相关人员时时关注上游安徽来水湖面垃圾情况,发现安徽有垃圾入境现象,立即组织环境监察人员到湖面进行实地勘察,环境监察人员不定时、不间断对湖面进行巡查,派人24小时值班,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一个湖面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用于湖面垃圾打捞上岸后的安全无害化处置,防止打捞上岸的垃圾再次入湖造成二次污染。谁打捞,谁处置,各沿湖乡镇负责对所属区域湖面垃圾打捞,组织渔民对湖面垃圾及时打捞清理,并将打捞上岸的湖面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
一个垃圾打捞的工作网络。千岛湖湖面垃圾打捞网络是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乡镇和有关单位构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责任水域进行湖面垃圾打捞清理,并将打捞上岸的湖面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形成了一个以专业队伍为主、乡镇部门联动配合、各司其职的打捞工作网络。
一套规范有序的打捞清理工作管理办法。为规范湖面垃圾打捞和合理化处置工作,我县先后出台过《千岛湖湖面垃圾打捞清理工作预案》、《千岛湖湖面垃圾打捞清理管理办法》、《关于集中力量开展湖面垃圾打捞清理工作的通知》、《千岛湖湖面垃圾打捞清理资金补助意见》、《千岛湖湖面垃圾打捞清理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08028.html
相关阅读:中国重要湿地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