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亚洲最大的聚乳酸生产基地开工建设,投产后可年产5万吨聚乳酸树脂这种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可打破“禁塑令”等绿色贸易壁垒。
从原材料产业链
台州塑料行业将迎来利好
5万吨聚乳酸项目工程是以“打造世界级的聚乳酸生产基地”为目的,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聚乳酸材料以及下游制品配套齐全的产业园区,将给国内外的生物材料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对于台州塑料行业来说,无疑迎来转型升级的利好。
据统计,我市从事塑料行业的企业有11,000多家,年销售额达465亿元,占全国销售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其中,全国约60%的塑料日用品产自台州。
虽然产量和出口量都很大,但是台州老板也常常能感受到行业“痛点”。不论是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国内外对于环保的高要求,转型升级对于台州塑料生产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海正的聚乳酸在性能上非常接近塑料,并且拥有自主产权,是真正的‘台州制造’。5万吨项目建成后将大大减少聚乳酸制品的生产成本,我们将从单一的原料供应转到产品深加工,为下游生产企业省去中间环节和成本,服务于台州当地制造业。”吴伟说。
目前海正的聚乳酸在国际上与巴斯夫等知名企业结成了战略伙伴,在台州也与数十家下游配套企业在制品生产开展合作。
为台州塑料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契机 12月26日上午,海正集团下属的浙江海诺尔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聚乳酸树脂及制品工程项目,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聚乳酸生产基地。
这是海正集团从生物医药延伸拓展到生物材料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台州塑料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契机。 海正集团十年磨一剑
从生物医药延伸拓展到生物材料
“这个袜子也是用聚乳酸做的?”在海正PLA展示区,总会听见诸如此类难以置信的发问。
3D打印耗材、家居日用品、婴童用品、一次性用品及纤维……的确,这个看上去像普通塑料却是100%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聚乳酸,着实带给了人们太多的惊喜。
对于聚乳酸应用开发的多元化,海正为此已经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
2008年,海正集团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年产5000吨聚乳酸树脂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聚乳酸产业化规模达5000吨/年以上的国家,开创了国内第一条产业化生产线。
2010年,该生产线荣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011年,生产线又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技术研发上,海正已经打通了乳酸发酵、催化技术、连续反应、聚合技术等整个聚乳酸产业链,拥有14项国家发明专利。
据了解,海诺尔5万吨聚乳酸项目总投资9.5亿元,占地面积313亩,建设期18个月,投产后可形成年均销售额16.5亿元,年均利税4亿元。
“此次5万吨聚乳酸项目的开工,宣告海正生物材料产业在台州真正落地,这是海正集团从生物医药延伸拓展到生物材料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海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白骅在开工典礼上难掩激动的心情。
可降解生物材料
打破“禁塑令”等绿色贸易壁垒
记者了解到,2015年1月1日,有着史上最严“禁塑令”之称的《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讲解塑料袋、塑料餐盒规定》将正式实行,当地餐饮、企业使用的托盘、餐具、餐盘、购物袋等必须使用可降解材料。
这已经不是传统塑料行业第一次遭遇行业“禁令”了,这几年,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不断提升塑料制品的“绿色贸易堡垒”。
从吉林省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吉林省一年用的塑料袋重量总计35728吨,塑料托盘和餐盒重量总计为4615吨,这还不包括其它的塑料制品。
“禁塑令”将甲醛、三聚氰胺等拦截在包装领域之外,却给聚乳酸打开了“绿色通道”。
聚乳酸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百分百可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次的“禁塑令”中,聚乳酸因为绿色环保的性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按照吉林省目前拟定标准为塑料袋PLA含量不低于30%,餐盒PLA含量不少于70%来计算,光是这一块,聚乳酸在当地的需求量就能达到1万吨以上。”浙江海正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吴伟说。
“在国外一些大型超市、餐饮企业早就开始使用聚乳酸做的可降解塑料袋等制品,国内的相关应用还刚刚起步,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吴伟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11488.html
相关阅读:美最新研究 一见钟情可能存在并由基因决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