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识得菖蒲,是在书本上。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组合起来却极美,相依相偎的,有着分外缠绵的味道。光从字面上,就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那时我想,菖蒲该是从《诗经》中长出来的草吧?和蒹葭、荇菜这些词一样,带着诗的特质,长了千。
②
那时所有的认知,仅停留在文字和想像里。就如幼时,一直以为,端午节挂在门楣上避邪的、长得像剑的草是芦苇。后来稍大一些,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它叫水剑草,与芦苇并不同。及至成后,忽一日得知菖蒲就是水剑,又大感诧异,如小时候听神话故事中,织女可以下凡成为牛郎的妻子一样神奇!
③
青青的菖蒲,形状像剑,其实并没有凛然的剑气。所以,相对于菖蒲化剑除魔斩妖的传说,我更喜欢女子青英,因家贫用洗净的菖蒲装点门楣,却得来好运这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女子,有真挚纯美的爱情,有富有同情心的人们,更符合长在乡间水中的菖蒲的纯朴性情。
④
摒去传说和想像,菖蒲其实是乡下常见的一种草,它们群聚而生,择水而居。春天一到,春水盈盈的池塘里,菖蒲们就开始自由生长。待到五月,已经长得极为茂盛,远远望去,一片浓郁的清凉翠色。但清凉中又不乏热闹,如乡村的邻里之间亲亲密密、和和睦睦的关系一般。如若有风吹过,还可以听见它们窃窃的低语,或哗然的欢笑。坐在水边放牛的孩子,闻到菖蒲散发出来的越来越浓郁的清香,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⑤
端午,是唯一一个充满草木清气的节日。每端午的前几日,母亲便会割一大把菖蒲和艾草回来,放置在家中。小小陋室,便充满了香气,那是节日的气味。我小小的心里,也充满了欢喜。还隔着日子,睡梦中已经闻到了粽子和咸蛋的香味。到了端午那天,家家户户的大人忙着包粽子,煮咸蛋(鸡子,鸭子),煎油姑子,煮蒜子,五种食物的名字里都有“
子”
字,寓意为五子登科。小孩子们则忙着在门前与窗户前挂菖蒲和艾草。乡间随处可见的菖蒲和艾草,忽然化身为可以保卫家园的神剑利器,是件太有意思的事。更有意思的是还要在身上涂抹雄黄酒。母亲用碗盛上自己做的白酒,然后放入雄黄搅匀,用纱棉蘸了,便往我裸露的皮肤处涂抹。冰凉的雄黄酒,扑鼻的酒香,以及母亲轻柔的耳语,糅合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
⑥
这种感受,欢愉了整个童。及至结婚,每端午,依然要挂菖蒲祈福。挂的菖蒲与艾草,常常是由孩子的爷爷割来。有时,我的母亲怕我们忘了,也会专门割了送过来。于是,青青的两把菖蒲和艾草,还有双方老人家们亲手包的粽子,重叠在一起,散发着重重叠叠的香,重重叠叠的爱。
⑦
五月,守候在乡间池塘里的菖蒲,又该长得茂盛了吧?想像之间,菖蒲那特有的香气,混杂着几分牵念,便穿过乡村和田野,穿过山丘与河流,穿过城市的高楼和街道,袅袅娜娜地飘过来,飘过来。
21.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①
段中画线句子。(4
分)
22.
阅读③——⑤
段内容,简要概括菖蒲的特点。(4
分)
23.
文章第③
段穿插了有关菖蒲的传说,有何作用?(4
分)
24
.本文除了抒发对五月菖蒲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还暗含着作者哪些情感?试联系全文加以探究。(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1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
。
【答案解析】答案:①
运用拟人手法(1
分),将无情感的菖蒲写得很有情味(1
分);②
借助想像(1
分),描绘出菖蒲生长于水中的美丽画面,呈现优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1
分)。
解析:文中“
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
相依相偎的”
是把两个字看成相依相偎的两个人在缠绵,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从字面上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
,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是不存在的,如果有,就只有凭借作者的想象了。
【思路点拨】通常意义下,表现手法是最大的范围,表达技巧是表现手法的一个部分,表现手法对于诗歌又叫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包括: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借代,双关,夸张,反问,反语,引用等。
表达技巧:想象,联想,象征,比衬,烘托,渲染,虚实相生等。
22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
【答案解析】答案:①
形状像剑,青翠有清香(外在特点)②
性情纯朴(内在气质)③
水生且群居(生长状况)④
可用以辟邪(神奇功用)。(每点1
分)
解析: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锁定答题区间,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并且要充分关注该题的分值。
23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级。
【答案解析】答案:①
借传说写菖蒲能除魔斩妖并带给人好运,给菖蒲增添了神奇的色彩;②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③
写出了菖蒲的纯朴性情和作者对菖蒲情有独钟的原因。(每点2
分)
解析:插入神话传说的作用主要有三个:①
增添神奇的色彩,②
丰富文章的内容,③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再结合传说本身的特点、对读者的作用以及作者本身的用意来整合答案。
【思路点拨】插入史料、典故或神话传说的作用:
插入史料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或赞颂古文明(古先贤的丰功伟绩),或表达华夏儿女面对灿烂历史的自豪之情。如果在史实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么,插入的史实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
引用典故一般是为丰富文化色彩,使文章含蓄,借古喻今。
插入神话传说是为了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感染力,赋予所描绘或所要描绘的对象以神迷、传奇色彩。以引起人民的好奇、崇敬心情;或者是用来与前文(后文)作对比或反衬。同时可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24
、【知识点】本题考查探讨文本的意蕴,能力层级为F
。
【答案解析】答案:①
对故乡习俗和童生活的怀念;②
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牵挂;③
对故乡美好人情(亲情、邻里情)的赞美;④
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每点1
分,答对四点得5
分)
解析:本文除了抒发对五月菖蒲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还暗含着作者的情感,除了表面上的,尚需对其中蕴含的感情加一梳理和概括。如对故乡美好人情(亲情、邻里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思路点拨】一般情况下,本题型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对文章某一内容、某一观点态度理解性质的鉴赏,二是对内容、观点的自我阐发性质的鉴赏,三是对标题的鉴赏。但是归根结底,都属于对作者观点的鉴赏,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步:确定本题对作者观点的分析概括是何种考查形式,是直接理解性质的,还是阐发性质的。
第二步:若是简单的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考生只需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就观点分析观点;而如果是阐发性质的对作者观点的鉴赏,则考生不但要结合上述主题和内容,把握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深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观点,还必须以自我的眼光来对其进行评判,阐发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而非完全来源于原文。
第三步:不管是理解还是阐发,考生都需要以发散性思维,全面理解、把握观点,并且尽量让自己的理解或阐发周全完备,言之有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15757.html
相关阅读:迟子建《暮色中的炊烟》阅读答案
《乡村 屠格涅夫》阅读答案
《橡胶树》阅读答案
《有一些花朵是为你开的》阅读
《我的母亲 丰子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