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题。(
9
分)
建构主义学者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可归纳为三点:(1
)知识不是对外在世界的真实摹写,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因此,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得到升华和改写;(2
)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3
)在个体经验建构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不断扩展的经验,个体的图式会不断进化,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这些观点充分指出了生成与建构是知识的本质特征。
我们正在由牛顿式的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前者以简单、稳定、永恒为特征,后者以复杂、混沌、有限为特征。相应地,传统的知识观视知识为现实的客观反映,是封闭的、稳定的,是可以从外部加以研究的意义系统,因而是“
符合论”
式的知识真理观;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视知识为动态的、开放的自我调节的系统,研究者并非在知识之外旁观它,而是本身即处在这一系统之中,通过其交往实践来把握它。知识与认识主体是密切相关的,是认识主体通过与客体、与其他主体在互动中逐渐建构生成的。就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本身来说,是随着人们的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发展的,不存在所谓的绝对客观的知识。同时,知识对个体而言也是不断生成与变化的。如对小学生来说,水是无色无味的,而对中学生来说,水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结合,这里很难说哪一种关于水的知识是“
绝对正确”
的,因为认识主体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不同的交往实践活动,所以知识有不同的生成建构方式。
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人类长期认识事物的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的,与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和经验无关,学习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认识、掌握知识。而后现代知识观则认为知识不仅是客观的、公共的,更是个人的,因此它存在于每个个体的“
心”
中。对同一种现象,每个人都有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并因此建构了对事实的不同认识。波兰尼充分看到了知识的个体性,他提出了知识的两种分类:“
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
他把前者称为可言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默会知识。
8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传统的知识观视知识为现实的客观反映,是封闭的、稳定的,学习者的主要任务就只是认识知识、掌握知识。
B
.对知识的本质认识,由“
绝对真理”
转向“
生成建构”
,这就意味着知识跟认识主体的认知方式和经验有关。
C
.知识的“
个体性”
,意味着需要对学习者的个体经验有更多关注,因为每个人对事物都有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
D
.波兰尼所谓的“
默会知识”
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的,通常状况下不能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
9
.下列事例不能说明“
生成与建构是知识的本质特征”
这种观点的一项是
A
.幼儿园的孩子认为月亮是一只金黄色的小船,读了中学后他会说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B
.语文课本上的经典作品常读常新,这些作品是生活的客观反映,体现一个时代的真知。
C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会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想方设法促动学生对知识的体验。
D
.高中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效果会更好。
10
.简要概括“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
的三个特征。(3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17678.html
相关阅读:选自刘再复著作《“红楼梦”哲学论纲》阅读
阅读《华教与中国传统信仰》
《表人流行词语探微》阅读答案
《一本书的悖论》阅读答案
《重申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意义》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