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漫话中国历史上的改革》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说明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漫话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在讨论作为历史事件的改革之前,有必要先梳理一下 改革 的含义。此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皆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自此以后, 漫话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在讨论作为历史事件的改革之前,有必要先梳理一下“
改革”
的含义。此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皆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自此以后,“
改革”
遂成习见之词,而且其词义越来越宽泛,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均可称之为改革。不过,近代以前,改革是一个中性词,既可用于革故鼎新的正面场合,也可用于变好为坏的负面场合。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就体现了这种趋向:“
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不过,今人所言历史上的改革,所用显然并非上述宽泛的词义,而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除旧布新。对于这种形式的历史事件,今天概以“
改革”
称之。具体到某次事件,则或称之为“
变法”
,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或称之为“
新政”
,如王莽新政、庆历新政等;或称之为“
改革”
,如孝文帝改革、张居正改革等。这些称谓,有的当时就有,更多的则是后人所加。如同改革本是中性词一样,说某人“
变法”
,也未必就是正面评价。古代典籍中甚至常将“
变法”
与“
坏纪”
连用,意为变乱成法、败坏纪纲。
正因为“
改革”
含义宽泛,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其范围相差悬殊。有人将改革的范围划得很大,几乎是“
江山代有改革家”
;也有人将改革的范围划得很窄,认为真正称得上改革的事件没有几次。具体到某人某事,看法更加纷纭。比如,引发“
国人暴动”
的周厉王,在历史上向来形象不佳,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史上见诸记载的最早的改革家。再如王莽新政,有人说是“
托古改革”
,有人说是“
复古改制”
。又如张居正,多数人认可他是改革家,但也有人说他的政策并无新意,算不上改革。即便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也不一定可以为据。如管仲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今人称之为“
改革”
或 “
革新”
,他自己却说是“
修旧法”
。事实上,要给改革下一个严谨、周延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更不可能提出一套量化指标。
改革之事,古今中外皆有。从改革的原初推动力看,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但前者占绝大多数。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史上,君主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没有君主的发动或支持,就不可能出现改革。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全部都是自上而下,即由统治阶层中的一部分人发起和推行的。平民大众没有推动改革的途径和机会,当他们忍无可忍时,只能揭竿而起,发动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暴力革命。
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很多,用人是否得当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积极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虽然认识到“
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
,但却不善于识人用人,所倚任者多为反复无常的奸佞小人,给改革造成很大的伤害。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能像管仲那样一帆风顺,或像孝文帝那样基本成功者,并不多见。大多数改革都遭遇了挫折或失败,如商鞅变法是政存身败,张居正改革是人亡政息,王安石变法是半途而废,戊戌变法是昙花一现。若观察君主之外的改革者的命运,能够善始善终者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身败名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如吴起乱箭穿身,商鞅惨遭车裂,王安石忧愤而死,张居正死后抄家,戊戌六君子喋血刑场。改革之难,于此可见。篡用明太祖的一句话说:“
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体无完肤矣。”
节选自《博览群书》
1
.下列关于“
改革”
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改革”
一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都是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
B
.自《后汉书》之后,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都可称之为改革,词义越来越宽泛了。
C
.“
改革”
一词感情色彩的变化是以近代为分界线的。近代以前,改革是一个中性词,而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
D
.现在所说的改革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除旧布新。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如同改革本是中性词一样,“
变法”
也是一个中性词,古代典籍中甚至常将“
变法”
与“
坏纪”
连用,意为变乱成法,败坏纪纲。
B
.“
改革”
一词含义宽泛,所以不同的人所认为的改革范围差异极大,具体到某人某事,看法更加多样化。
C
.引发“
国人暴动”
的周厉王,在历史上向来形象不好,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家。
D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改革看法不同,即使是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也未必可以为据。所以,给改革提出一套量化指标是不可能的。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史上,因为平民大众只能发动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暴力革命,所以改革都是由君主发动或支持的。
B
.改革必须用人得当,否则会给改革造成很大的伤害。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就是因为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
C
.古今中外的改革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但前者占绝大多数。
D
.纵观中国历史上君主之外的改革者的命运,能够善始善终者非常少,绝大多数都身败名裂,甚至有的还付出生命的代价。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C
(C
项答非所问,不是“
改革”
的含义。)
2
.C
(C
项范围太大。原文第三段说“
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史上见诸记载的最早的改革家”

3
.D
(A
项强加因果;B
项“
就是因为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
不对,原文第五段是“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
;C
项由原文第四段“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全部都是自上而下”
可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是“
自上而下的改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17954.html

相关阅读:摘编自《人造器官:从科幻中走来》阅读答案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阅读答案
《石敢当》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对于低碳经济,有几种误解需要澄清"阅读答案
《嫦娥三号不是脱离中国现实的孤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