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学生大都完成了充实的一轮复习,目前正在埋头准备期末考试。高考专家提前把高考二轮复习的方法规整了一番,希望能在二轮复习之前给大家一个方向,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跃至龙门。高考专家认为学习就是一个过程,也是一项工程,但我们注重更多的却是结果,这使得十年的苦读“浓缩”成了高中三年的回忆。过程很关键,一轮复习已经结束,效果如何?更关键的二轮复习马上到来!
地理复习基本按着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侧重于梳理和巩固基础知识的第一轮复习,因为知识点较多,相关的知识点又分散,所以第一轮复习只能是逐章、全面、系统地复习《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基本内容,并辅以相关地理单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第二阶段是侧重于抓住重点、突出主干、形成网络、培养能力的第二轮复习。主要目标是:一、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加强对知识薄弱环节的突破,并对知识进行重组,形成重点知识点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联系;二、专题的突破,形成对不同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使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应遵循“巩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则。这是适应高考“能力立意,综合为主”的要求。
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大概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以专题为主要表现形式,专题复习主要就是通过变换角度,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归纳,图文转换,纵向递进,横向迁移,重新编织所学知识,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
专题复习不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而是辨析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完善学科知识体系。近年来地理高考由于受题量和考试时间的限制,在考查的知识面上,一是既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也不追求章节的高覆盖率,二是主干知识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在试卷中的测试率很高。以下是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王姗姗老师给予的二轮复习策略指导:
一、一定要专研《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只有分析其在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失。
二、一定要注意对自己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多数学生经过前期数月的紧张复习,身心俱已疲惫,学习热情有所下降。这时,许多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期盼高考尽快到来,及早结束这种“痛苦的煎熬”;另一方面,随着高考的不断临近,由于惧怕高考失利,又希望高考不要到来,每天都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中,心神不定。这好比是长跑运动中出现的“极限”现象一样,只要咬牙坚持住,度过短暂的困难期,一切都会好转,会越跑越轻松。那具体如何实现呢?新东方老师有绝招,建议同学们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1)坚定信念、相信自己。战胜别人的是英雄,只有战胜自己的才是圣人。要想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一颗坚强的“心”。
(2)分析、反省自己的复习状态,并从中体会到自己的提高。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与老师或同学们多交流,以寻求解决的办法。
(3)恰当安排各门功课的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这样不容易产生疲劳感。
(4)合理把握高度和难度,在二轮中一味地去追新题、难题、怪题,结果在“新、难、怪”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困惑。其实做题巩固的是知识、练的是方法、培养的是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不必追求大量,尤其是一些难度过大的题,在近年高考更重基础且难度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更是没有必要。
三、立足基础知识,突出学科主干知识,掌握地理概念,善于记忆,善于区别
比如对自然地理来说规律性强,应该理清地理概念,弄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人文地理,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对于区域地理,应抓住区域定位,从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新东方一对一王姗姗老师根据各个模块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四、掌握读图技巧,提高读图分析能力,熟练地掌握图文互变的方法
地理高考题中,读图分析题所占比重很大,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是区分学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在复习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自己读图能力:
1.对地图知识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初中教材中的地图部分只是地图的基础知识,学生要把各种地图的类型及特点、各类图像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要认真领会。要精选精做一批有代表性的读图题作为例题。如读等值线图,应先明确读图步骤:一看极端值的大小,二看弯曲方向,三看疏密程度,再判断等值线的基本要素。分析统计图表时,一读图名,二读图例,三读坐标,四读数据,五读整体特征或变化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问题分析。
2.培养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把所有与图相关的知识,都落实到图上。形成“心理地图”。例如在复习长江、黄河时,把河流概况及水文特征都附在图上,边画边记忆边思考,要养成画图的习惯。
3.要学会图文转换,着重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在读懂课本和地图册上的原图之后,可通过变换图形,叠加图形或改变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读图分析能力。要明确读图分析的思路,经常做图文变换的练习。
五、理性复习,深化能力,强调应变
①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贯追求,它体现着考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重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卷,试题的命制采用了大量的新素材,为考生提供新信息,为问题创设新情景,注重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特色日趋明显。
②加强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考查。考查考生能否将所获取的信息与相关的知识建立联系,能否准确地运用有关知识和信息,去认识和说明问题。该项能力在考试中尤其重要,也是考查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低表现就是能定性的解释地理现象和说明地理问题,高一层次的是能把多方面的主干知识联系起来说明问题,更高层次是将原有的主干知识和获得的地理信息相结合加以分析运用。
如何理性复习,深化能力,强调应变,新东方老师进行展开细述。
六、培养认真审题习惯,确保规范组织答案
“小节决定成败,规范决定分数”。如何在考场上争取不失分,拿到分数,如何培养认真审题习惯,确保规范组织答案,从四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说明。
1.精读问题
突出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考查。描述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述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水平,这一能力明显表现就是能否使用简洁、准确的学科术语进行描述和阐释。
不管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每一道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答题方向。要圈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如行为动词“指出、说明、描述、分析、阐述、比较”等。抓住关键词,首先抓住行为动词,明确考核能力层次;其次抓住宾语名词,明确考核目标;最后抓住条件状语,明确时空限定。
2.多读材料
精读背景图表、材料,要把握细节,全面提取信息,多次重复读背景资料。
3.提取背景信息,调用答题框架
读图表要先看图名,再看图例和坐标单位,后观察图表中具体事项,确保信息无遗漏。经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自己能理解的文字信息。要根据提取的背景信息调动知识框架。答题时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流畅、灵活;在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
4.规范表述
(1)分点作答,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高考题目在答案中非常强调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对影响地理事物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实在没有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注意题目分值,分值高要注意扩展答题要点,扩展中不能与题目矛盾,不能出现错误表述。
(2)文字尽量少而精,注意突出关键词,注意“不问不答、多问多答、先问先答”的答题规范。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考综合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3)尽量具体详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如“旧金山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答为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不必具体指出洋流名称。
(4)尽量应用地理术语。如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语言,是衡量考生答题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答案要先定性描述,然后具体分析。
(5)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字迹潦草不容易使阅卷教师找得分点。
七、比较分析,提高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比较法是地理高考复习中最常见的方法,在整理知识、记忆知识、评讲试题时常常要运用它。运用比较法时,关键确定比较项目,主要对相同、相似或相反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反复运用。
八、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关注社会热点,凸现时代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全面素质,以多元信息为载体,更加关注考生的人文素养。
地理高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复习并不是简单重复学过的内容,而应以每章为单元,或以地理要素为专题,对地理知识整理、归纳、记忆、巩固,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24315.html
相关阅读:青藏高原研究,我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