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汉
张謇,字季直,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咸丰三出生于一个富农兼小商人家庭。16
岁考取秀才,但因家道中落辍学,长期以游幕为生。光绪十(1884
)重新致力于科举考试,次参加乡试,以第二名中举,时称“
南元”
。二十(1894
)春,奉父命进京参加会试,高中一甲一名,循例授翰林院修撰。
甲午战后,爱国救亡和维新变法的浪潮勃兴,要求独立发展民族近代工业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张謇愤于清廷的“
昏聩”
,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将会导致“
尽撤藩篱”“
喧宾夺主”
的恶果,因此产生“
实业救国”
的思想。他在光绪二十一夏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比较明确地主张:尽速讲求商务、工艺,采取保护政策,各省设立商务局、工政局,提倡招商设局、建立公司,以谋抵制洋货倾销。次初,张之洞奏派张謇和在籍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分别在通州、苏州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
状元办厂”
的故事。状元不做官却改行办厂,这个现象诚然怪异,但并非偶然。19
世纪末,民族工业非常幼弱而又渴望发展。根据历来痛苦的经验,民族工商业者把与官府打交道视若畏途,迫切希望有一种中间力量可以充当他们与官府之间的桥梁。于是,像张謇这样的开明绅士应运而生了。
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以求解决集资难题。拖到二十四(1898
),大生纱厂才正式在通州城西唐家闸破土动工,次建成投产。但开工以后需用棉花日多,资金周转更加困难。张謇再次向官府求援,结果碰壁而归;请求另派殷富绅商接办,又未能得到许可。张謇等走投无路,纱厂刚刚开工就准备出让、停产、闭厂,可见幼弱的民族近代工业前景是多么暗淡。幸好这几华洋机纱已经在通海地区畅销,纱价一直看涨。大生纱厂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而且又可以节省大量长途运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总算初步站稳了脚跟。大生纱厂的利润逐增长,到宣统三(1911
)为止,共获净利370
余万两,这就是张謇进一步创办各种企业的本钱。
从光绪二十七到三十三(1901-1907
),张謇先后创办了19
个企业。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在辛亥革命前夜出现了一个粗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而他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光绪二十八着手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是清未第一所师范学校,同时还创办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为了给各项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张謇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师范学校的测绘、蚕桑等科发展成为十几所职业学校。
但是好景不长,欧战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大生资本集团很快由盛而衰,张謇被迫把全部企业交给债权人江浙财团接办,将近30
苦心经营的企业体系濒于土崩瓦解。
张謇晚周旋于各派军阀之间,希望结束军阀混战,让民族资本主义有一个得以顺利发展的和平环境。然而,时代的变化不以他的想法为转移,他的这些梦想必然走向幻灭。
月17
日
太平在何时?今待明。呜呼!
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这不仅是他暮处境的自我写照,也是整个民族近代工业的真实写照。
(节选自《中国通史》第十一卷,有删节)
19
.根据文意,说说哪些因素使张謇实现了“
状元办厂”
。
(4
分)
20
.张謇办学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4
分)
21
.作者为什么说张謇的诗句“
也是整个民族近代工业的真实写照”
?(4
分)
22
.张謇作为民族近代工业创建和发展的先驱,你认为他在哪些力面值得后人学习与继承?(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9
.(1
)甲午战后,爱国救亡和维新变法的浪潮勃兴,要求独立发展民族近代工业的呼声日益强烈;(2
)张謇已具有兴办实业、抵御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商品倾销的思想;(3
)张之洞奏派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使他获得创业机会;(4
)他是在官籍的乡绅,能联系官商两方面,顺应了民族工商业者的需求。(每个要点1
分)
20
.办学特点:首先重视师范教育,然后兴办基础教育,循序渐进;注重教育的实际应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
分)
教育思想:利用教育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为发展民族近代工业、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服务。(2
分)
21
.张謇在诗中表现了对当时国家战乱不止、遭受侵略、民生凋敝又看不到希望的感叹。(2
分)而民族近代工业的发展饱受战乱和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短时间的兴盛,很快走向衰败,这和诗中的意思非常吻合。(2
分)
22
.(1
)抛弃高官,兴办工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2
)走实业救国之路,倡导富国必先发展实业的思想;(3
)发展工业首先要重视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每个要点2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28987.html
相关阅读:《中国少女》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冬严梅劲》(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梁启超面面观》
《张伯苓:南开的“不倒翁”》阅读答案
《“独行者”池莉-天生孤僻,善于独自行走民间》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