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大陆翻译危局》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大陆翻译危局 我真搞不懂,某某的作品那么差,怎么会得诺贝尔文学奖 ? 这是近两来,在大大小小的文学论坛上常见的疑问。而在相关的回复中,总会有人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哪 大陆翻译危局
“我真搞不懂,某某的作品那么差,怎么会得诺贝尔文学奖
?
”这是近两来,在大大小小的文学论坛上常见的疑问。而在相关的回复中,总会有人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哪里是作家写得不好?是我们翻译的质量太差了!”
大陆每出版的外国文学译著数量维持在千种以上。但是,“文学翻译大国”的光环,却遮不住译文粗劣、译者浮躁、批评缺位等问题。
香港著名翻译家黄邦杰先生指出:自上世纪
90
代以来,内地翻译队伍的后继者似有不足之势。真是一语中的。曾经诞生傅雷、草婴、王道乾等优秀译者的中国,如今几乎没有几个叫得响的翻译家。
内地出版社的急功近利也是造成翻译质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拿名著来说,许多国内的出版社喜欢炒作概念,追求短期效益。比如,在某个文豪诞生或逝世周的时候,一窝蜂地出版此作家作品。这些重译本装帧精美,印刷质量上乘,但翻译质量与旧译本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有些最新的翻译作品,甚至差到让人不忍卒读的地步——“硬译”过来的文字,不但谈不上优美和流畅,甚至连读懂都很困难。
与翻译质量的每况愈下相联系的是目前译者的尴尬境况。
20
以来,中国绝大多数职业的薪酬都翻了
20
倍,但翻译的薪酬只翻了
1
倍。
1980
代初期,译书的稿费基本在千字
30
元人民币左右,而现在,平均翻译费也不过千字
60
元人民币。
著名的俄语翻译家草婴告诉记者,他的平均工作量是一天翻译
1000
字。“像我这样的译者,在这个时代是活不下去的。”
草婴说。对于现在的译者动辄两三个月翻译一本十几万字小说的速度,草婴并没有提出批评,反而说:“我能理解,靠翻译养家糊口很困难,只能依靠量了。”
问题在于,翻译还是一个对人的素质有极高要求的工种。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学生,甚至一个有海外生活经验的留学生,可以做大型会议的同传,却未必能胜任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翻译要求一个人既精通外语,又有良好的中文功底,还要对外国的人文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曾翻译《杜拉斯文集》等名著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许均认为,翻译最重要的就是忠实于原著,而这种忠实在吃透原著精神内涵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除了扎实的双语功底和深厚的学养之外,翻译还要求译者有“灵气”。翻译是一种艺术、一种创作,而艺术创作总是需要灵性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一个优秀翻译家的必备素质。
  一方面是低廉的薪酬,另一方面是超高的要求,无怪乎如今优秀的译者寥若晨星。
那么,出版社为什么只给翻译者那么低的稿酬?
出版“新名著主义丛书”的万语文化公司总经理金浩先生说:现在出版一本译著,假定售价是
20
元人民币,印数是
1
万册,那么版权、翻译和印费的成本将占到总收入的
40%
。在这种情况下,一本译著的毛利相当有限,只有销量在七八千册以上才有可能赢利。他们公司出这套“新名著主义丛书”,总共亏了
200
多万元人民币。
这样,国内的出版社自然不会给译者更多的稿费,更不会像西方出版社那样,给予译者一定的版税。出版社将原因归咎于现在的人们不爱读书,尤其不爱阅读深刻的文学作品上。这话也许没错。但问题在于,如此一来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读者的热情不高,出版社在策划图书时不敢冒险,开出的翻译稿酬无法吸引到高质量的译者,翻译出的作品质量低下,读者就越来越不爱读翻译作品了。
这样的循环进行到一个程度,造成的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情况。一些爱书人感叹于现在翻译质量的下降,而众多不知情的读者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那些作品的原作者。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现在国外已经没什么好作家了,海外的东西,不值一读,不必阅读。
这是真正的危险,是国内文化界必须正视的翻译危局。
1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6
分)
A
、有人认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那么差,是因为我们的翻译质量太差了;而出版社则认为大家不爱阅读深刻的文学作品是翻译作品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
B
、大陆每出版的外国文学译著存在着译文粗劣、译者浮躁、批评缺位等问题。
C
、自上世纪
90
代以来,我们大陆的翻译队伍有不足之势,如今缺少叫得响的翻译家。
D
、许多国内的内地出版社喜欢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出版一些装帧精美,印刷质量上乘,但翻译质量低劣的译本。
E
、一个优秀的翻译家不仅需要扎实的双语功底,而且需要有深厚的学养之气,灵性也是其必备的素质。
13
、下列各项中,属于“优秀译者寥若晨星”的两个原因的是:(
6
分)
A

20
以来,中国绝大多数职业的薪酬都翻了
20
倍,但翻译的薪酬只翻了
1
倍。
B
、出版社急功近利,喜欢炒作概念,追求短期效益。
C
、翻译对人的素质有极高要求。
D
、现在的人们不爱读书,尤其不爱阅读深刻的文学作品。
14
、文末说,“这是真正的危险,是国内文化界必须正视的翻译危局。”“这”具体指什么?这样的现状是怎样形成的?

5
分)
参考答案:
12

C E

A
错,还因为稿酬等原因。
B
错,以偏概全,不是每部译著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D
喜欢的是炒作概念,而不是出版质量低劣的译本;原文是“这些重译本”翻译质量不可与旧译本相比,而选项是“译本”。)
13

A C

B
是翻译质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D
是译者稿费低的原因。)
14
、“这”具体指“一些爱书人感叹于现在翻译质量的下降,而众多不知情的读者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那些作品的原作者。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现在国外已经没什么好作家了,海外的东西,不值一读,不必阅读。”(
2
分)
形成原因:
1
、翻译作品销量有限,赢利稀薄,内地出版社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
1
分)
2
、翻译工作要求极高,而低廉的翻译稿酬无法吸引高质量的译者,造成译本质量低下(
1
分),
3
读者热情不高,出版社不敢冒险,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恶性循环,从而形成如此现状(
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30078.html

相关阅读:《杂文?糠菜团子?豆腐渣》阅读答案
阅读《事实与解释》
“达芬奇”出事至今,时常听闻有人暗自庆幸说-好在咱没钱”阅读
《面对感性的思考》阅读答案
《智慧与国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