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9 分,每小题 3 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 天也。 熹问曰: 天之上何物? 松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9
分,每小题3
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
天也。”
熹问曰:“
天之上何物?”
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
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进士第。淳熙五,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
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节选自《宋史·
朱熹传》)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悉厘而革之
厘:整理。
B.
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
C.
单车屏徒从
屏:使……
退避。
D.
有短熹者
短:诋毁,指摘。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朱熹“
政事可观”
和“
为学”
成就的一组是(


A.
中绍兴十八进士第
箪瓢屡空,晏如也
B.
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大抵穷理以致其知
C.
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D.
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所著书皆行于世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的一项是(


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
不若是,非人也”
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对孝道的认识。
B.
朱熹非常注重教育。政务繁忙之余,他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
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只身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
朱熹认为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
17.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5
分)


(2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5
分)


参考答案:
14
. B
(俾:使)
15
.D
(A
项前一个是表现朱熹的轻有为,后一个表现朱熹的安贫乐道;B
项前一个表现朱熹耿直、倔强的性格;C
项后一个表现朱熹高尚的气节。)
16
.D
(不是“
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
,而是“
含混隐晦”
。)
17.
(1
)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值:逢,遇;岁:一;全活:得以保全性命)(5
分)
(2
)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惮:害怕;引去:弃官离去;所部:所管辖的境内)(5
分)
【附】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
这就是天。”
朱熹问道:“
天的上面是什么?”
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
不能像这样去做,
就不能算作一个人!”
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进士。淳熙五,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参观白鹿洞书院遗址,上奏恢复它原来的样子,制定《学规》让他们遵守。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要求他当天轻车前往就任。(然而)又因为朝廷对南康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朱熹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蠲:juān
)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上对王淮曰:“
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
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古代官吏三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33714.html

相关阅读:阅读: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
《郭解,轵人也》阅读
《汾湖石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商隐《李贺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洵《谏论上》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