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激活“限塑令”,不能依赖单一价格杠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遗憾的是,这一规定一直难以严格落实。在很多消费者看来,相比便携的需求,塑料袋几毛钱的成本感受不明显,在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限塑令甚至沦为了卖塑令。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

之所以说限塑令效果不尽如人意,并非源于一时惊觉,而早有蛛丝马迹可循。无论是日常的经验观察,还是整体的数据统计,都表明民众对塑料袋的使用未能得到有效抑制。这样一个局面,无疑有违初衷。其再次说明,重塑消费习惯、强化环保意识,单凭所谓价格杠杠,注定不足以解决问题。事实上,降低塑料购物袋使用频率,就如同许多复杂的公共治理议题一样,都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策略。

自从限塑令施行,时至今日已有数年之久。然而,这段看似不短的日子,相较于消费者此前免费使用塑料袋的历史,还是显得很短暂!在经年累月的消费实践之后,公众早已形成了对塑料袋的强烈依赖。这意味着,即便塑料袋开始收费,人们还是会下意识地继续付费使用。其实,几毛钱的塑料袋花费简直微不足道,远远不能让消费者产生价格痛感,故而当然不能引导其改变业已形成的、由来已久的行为习惯。

一个尴尬的结果是,限塑令不仅未能限塑,反倒助商家卖塑赚得盆满钵满。我们一方面呼吁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另一方面却通过付费交易的形式将塑料袋的使用合理化。不得不说,这两者之间,实则是存在着矛盾的由此,消费者并不会意识到花钱用塑料袋是一种不合宜、不环保的生活方式,而只会将之当成是心安理得的正常交易。花钱购买的市场过程,减少了公众使用塑料袋时的道德负疚,这在根本上背离了限塑的主旨。

有限的价格杠杆,无力撬动消费者使用塑料袋的惯性。即便如此,也绝不意味着,职能部门就据此可以大幅度提高塑料袋定价或征税,从而强势逼迫公众改变习惯。其实,对于限塑,真正可以努力的方向,也许还在价格杠杆之外。比如说,优化源头治理,以返税等补贴措施,激励商家提供免费或廉价的绿色包装解决方案再比如说,加强公共文化层面的引导,让使用塑料袋的行为,回归应有的、理亏的道德位置。

绿色购物、绿色生活,正是体现于,拒绝使用塑料袋等细节之上。限塑令虽然不曾产生立竿见影的根治效应,但是它所传递的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理念,确乎是有其意义的。今后我们所应做的,就是要设法找到一套系统化推进环保治理的方法,而不再是仅仅依赖单一化的价格杠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41696.html

相关阅读:2016年1月30日时事政治(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