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测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本诗为作者晚年寓居金陵钟山所作,从诗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1.扣住“恬淡、萧散”之意作答即可。(如宁静、淡远等)
2.有人认为本诗写景开阔宏大而意境却空明幽淡,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抓住景物特点作分析,指出其特点,联系作者的心境说出诗的意境即可。
(二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时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四)王安石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反用前人之意。这首古乐府诗不过就梅花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则以“凌寒”一句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纯客观的描写。
(二五)阅读下面一首诗 高中语文,然后回答问题。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注],臣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五)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l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二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六)1.主旨: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17
(二七)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
南 乡 子
苏轼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注] 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这首“梅花词”共56言,竟不见_____________,但通篇透露着_____________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二七)1.一个“梅”字梅花报春
2.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
注:“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雀争闹枝头,侧面表现梅花之盛。
(二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 平 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接[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急,故应难看梅花。
[注]按:ruó,揉搓。全词写了词人三个生活阶段赏梅的情景和心情,请结合作者的身世,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少女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八)①少女时期:将梅花插入鬓角,“梅花醉”实为人沉醉其间,表现词人欣喜而无忧无虑的心态。
②中年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年时期:面对梅花,“感时花溅泪”,终曰没有好心情,只能清泪洒衣,表现了词人历经家国沧桑之后的内心伤痛。
③老年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老年时期:飘流天涯,华发满头,晚年风急,人衰花亦残,表现了词人晚年景况的孤苦、凄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4193.html

相关阅读: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