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走了,昨晨8
时50
分左右从北京301
医院走了,享98
岁。
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季羡林这个名字太过熟悉。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然而,当我们用这些词语描述季羡林生前的荣耀时,却难免有些苍白。人们痛惜他的离去,不仅因为世间从此少了一位博学多思的学者,一位精于语言的英才,一位连接中印文化、中西文化的摆渡人,更是因为中国从此少了一位守护真话与良知的世纪老人。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活到98
岁高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早就活超了“预算”。季羡林以其特有的朴素与学养,感动中国、感动世界。几前,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季羡林时谈到,季老的书里人生,同样是百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即使是在“牛棚”挨整时,也没丢掉自己的信仰。更令人敬佩的是,季羡林甚至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
万字的梵文作品。
今天,许多人在为名利奔忙,更有人因此失去了底线,全然没有老一代知识分子为求真知宁坐几十冷板凳的毅力与真诚。而这方面,季羡林无论是治学还是为人,皆堪称楷模。胡适曾说,做学问要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与季羡林齐名的香港学者饶宗颐说,季羡林笃实敦厚,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张中行则认为季羡林以一身兼具三种难能:
“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
普通、朴素、敦厚,也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直接、最平易的印象。一切应了诗人对他的评价--
“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即使是在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时,季羡林也不以名人自居,有时自嘲和王国维、陈寅恪、吴宓等国学大师相比,自己只是“一个杂牌军而已”。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
“为真理而死不容易,为真理而活着就更难!”应该说,季羡林为人所敬仰,除了学识,同样在于他从容地、真性情地走过一个世纪。季羡林把说真话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丢掉自己的良知。”
一个知识分子,以罕见的温和、超人的毅力、寻常人难以企及的睿智,温和而坚定地走完了动荡的20
世纪,走完自己的一生。从晚清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虽说自己的一生“没有大激荡,没有大震动,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的经历”,但熟悉季羡林的人都知道,他“毕生认真,饱尝苦头”,而他的《牛棚杂忆》也因此被出版界视为“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良人已去,良知犹在。在《病榻杂记》一书中,季羡林力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三项桂冠,以求“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季羡林表明自己不做“国宝”,但他心里一定认同这种说法,即真话与良知才是一个国家最不可或缺、最需要珍视的“国宝”。永远坚守自己的良知,只说真话不说假话,相信这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选自
7
月
12
日
13
.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
.文章开头直接点明季羡林先生辞世的时间、地点和龄,开门见山,简单醒目又具震撼力。
B
.“当我们用这些词语描述季羡林生前的荣耀时,却难免有些苍白。”这句话说明季羡林的离去,是中国及世界的一大损失,突出季羡林一生的贡献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C
.“为真理而死不容易,为真理而活就更难!”这是哲学家斯宾诺莎赞扬季羡林先生一生为追求真理所作出的卓越的贡献。
D
.文章思路贯通,章法严整,先从季羡林生前的荣耀和成就谈起,然后从治学和为人来概括其一生的贡献和人格魅力。
E
.本文文字典雅,字里行间饱蘸深情。告诉人们:坚守自己的良知,只说真话不说假话就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14
.文章第四段引用胡适、饶宗颐、张中行等人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分)
15
.巴金先生曾说:“说的真话并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是在真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文中最后说“真话与良知才是一个国家最不可或缺、最需要珍视的‘国宝’”你有何感想
?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参考答案:
13
.(
5
分)
C
、
E
(
C
项斯宾诺莎这句话并不是用来形容季羡林的,作者只是引用这句话来论证观点。
E
“典雅”不对,本文文字较平实;另外“坚守自己的良知,只说真话不说假话就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原文只说“相信”,是作者的理解,并没有绝对性。)(答对一项
2
分)
14
.(
4
分)文中引用胡适、饶宗颐、张中行等人的话是为了突出季羡林为求真知宁坐几十冷板凳的毅力与真诚,表现季羡林在治学和为人方面的楷模形象;从侧面委婉批评了当今世人追求名利,丧失底线的不良现象。同时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底蕴。(三点各
1
分,表述
1
分)
15
.(
6
分)真话与良知能激浊扬清,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2
分)。生活中人们常常在各种诱惑或者利益纠葛中为了明哲保身或是获取利益,故意隐瞒事实,或者编造谎言掩饰真相,混淆黑白(
2
分)。说真话面临很大的压力,甚至会让自己陷入困境,面临生命的威胁,因此说真话显得异常宝贵,是最需要珍视的“国宝”(
2
分)。(例子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46036.html
相关阅读:《美意朦胧》阅读答案
刘贤冰《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清粥》附答案
《瓦的音乐》阅读答案
《斯人已逝,良知犹存》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