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记忆中,与父亲的第一次分离是在
“
文革
”
的初期,在一家企业当党委书记的父亲被隔离审查了。我们好多天都见不到他,也得不到他丝毫的音信。想念父亲的时候,我连忙出去奔跑一大圈,转移念想,生怕落了泪后形成不祥的预兆。
②
记得父亲被放出来的那一天,站在家门口先把肩上的尘灰掸干净,然后对着他的孩子微笑着,仿佛一切苦难都不曾发生过。
③
与父亲的第二次分离是在
1971
,我去黑龙江当知青,父亲一直认为这一切与他当了
“
走资派
”
有关,所以他特别难过。过了三,到了冬天,父亲有机会去嫩江一带公出,他提前办完事后,中间居然腾出了大半天的空余。他急忙打了一个电报给我,然后按着我的地址往我所在的林场赶来。那天大雪飘扬,当地封山似的冷清,邮递员没有出工,所以我并没有接到电报。父亲先坐火车,下了火车没有看到我的踪影,于是他又坐汽车,接着再搭乘拖拉机,孤行在深山老林之中。父亲找到我们林场时,已是后半夜了,我在睡梦中见到顶着一身白雪的父亲,还以为是在梦里呢。
④
清晨即至,父亲马上又要往回赶路,我手忙脚乱地给父亲煮了一碗面,打上一只鸡蛋,化开了一点固体酱油淋了上去,父亲推让着,怕我也饿了,非要我吃那唯一的鸡蛋。父女俩只是简单说了说各自的近况。父亲临走时,还是微笑着的,他不喜欢伤感,说亲眼来看看女儿生活的地方,心里就放心了。我望着他的背影,心里明白,他辛劳辗转十多个小时就为了见女儿一面,像父亲那么疼惜我的人,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了。
⑤
第三次分离,是最严酷的一次,当父亲被查出胃癌晚期后,那种对分离的恐惧就开始压在我的心上。而父亲很泰然,不论在医院还是在家里,患病期间,他从不喊痛,也从无怨言。我那身经战火,荣立战功的父亲,骨髓里留有一种永不磨灭的钢性和尊严。
⑥
我知道这次分离与以往的任何分离不同,父亲一定也明白。父亲很爱花,过去他每都要种很多水仙花,养到快开花了才让我们带回各自的家中,今初,他却早早地把水仙花分给我们,也许他早有预感。春节已至,我和弟弟家里种的水仙都迟迟不肯开花。在初一全家聚会时,父亲喝了几口酒后忽然说:
“
这也许是我和你们最后一次欢聚了,我想为你们唱一支歌。
”
⑦
父亲仙逝了,事先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微笑着对大家说累了,想睡上一小会。就在那一天,父亲微笑了好多次,说着话就笑了,怎么也不像是真正的生离死别呀。也许是他太依恋着我们了,才不愿意面对这世上最绝情的分离,也许他和我们一样,都认为还没有正式道别呢,就预示着不可能分离。
⑧
我们怎么能失去父亲呢?无论是人之将老,还是青春少,失去父亲,满心都是当孤儿的凄凉感觉,我的心也许无法暖起来了。连我家阳台上种得好好的一大盆红掌,在父亲去世的那天突然一下子全倒了,花败了,叶也残了。
⑨
又过了一周,父亲送我们的水仙花像约好了似的,一起竞相开放,吐露美丽的芬芳。生命,多美丽,多香,可是人跟花一样容易枯萎,难以永恒。通过这沉沉的分离,人会明白许多,这种明白令人要么走向虚无,要么会更执著。
⑩
父亲离去了,明知这是他最后的离去,却还想,这意味着今后父亲就不会有病痛和衰老了,不必再经历伤悲的离去,他将安好地留在我们的心里。父亲永久的笑容让我看到他对世界的爱,那是他在叮嘱我们珍惜所拥有的每一个白天与黑夜
2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我
”
和父亲的三次分离。
第一次:
(
1
)
;
第二次:
(
2
)
;
第三次:
(
3
)
三次分离使我真切地感受了父亲对待人生风雨的乐观态度;感受了父亲
(
4
)
;也感受了父亲
(
5
)
(
10
分)
24
、第
③
段画线句具体表现出父亲来看我时
“ ”
的情景。(用文中词语回答)(
3
分)
25
、把第
⑧
段中
“
我们怎么能失去父亲呢?
”
改为陈述句而意思不变:
(
2
分)
26
、
⑧⑨
两段画线句借物抒情,都表达了对父亲的依恋之情,但同中有异:第
⑧
段画线句借红掌突出了
(
1
)
;第
⑨
段画线句则表达了
(
2
)
联系上下文,作者通过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
(
3
)
的人生哲理。(
9
分)
参考答案
:
23
、(
1
)文革中父亲被隔离审查
(
2
)父亲辛劳辗转十多个小时来黑龙江见我一面后匆匆离去
(
3
)父亲仙逝了
(
4
)永不磨灭的钢性和尊严
(
5
)对家人真挚的关爱(答
“
对世界的爱
”
给一分)(
10
分。每空各二分;后两空次序不论。)
24
、辛劳辗转(
3
分)
25
、我们不能失去父亲(
2
分)
26
、(
1
)失去父亲时悲伤凄凉的感觉
(
2
)对父亲(对父爱)的赞美之情
(
3
)生命是美丽的,可是人跟花一样容易枯萎,难以永恒。我们应该珍惜所拥有的每一个白天与黑夜(
9
分。每空
3
分。最后一空仅写出句号前或后一层意思得二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46103.html
相关阅读:实用类文本《永远中国心》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吴梅》
《哲学家的小木屋》阅读及答案
《王烈:甘做乡野一画贤》阅读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