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3题。
1.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
A.4 444千米 B.3 333千米
C.2 222千米 D.1 823千米
2.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
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
3.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60°N,80°E) B.(60°S,100°E)
C.(30°S,100°E) D.(60°S,80°W)
(2011•潍坊模拟)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比②地海拔高,坡度大
B.①地比②地海拔低,坡度小
C.③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D.③位于④地的西南方向
5.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北向东南 D.西南向东北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7.该国国土面积约为( )
A.0.11万 km2 B.1.1万 km2
C.11万 km2 D.110万 km2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处是山谷
B.B处是山地
C.CD处是山脊
D.EF处是山谷
9.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 )
A.1.2 ℃ B.1.2 ℃~2.4 ℃
C.2.4 ℃~4.8 ℃ D.0 ℃~2.4 ℃
10.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
A.101米 B.198米 C.298米 D.601米
(2010•烟台模拟)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11~12题。
1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12.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①线和②线两个方案,②线方案与①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A.80 m B.110 m C.170 m D.220 m
14.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15.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图中A、B、C、D四点的经纬度坐标分别为: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说出A、C两点所在的半球:
A:________半球、________半球;
C:________半球、________半球。
(3)A点位于C点的__________方向。D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
(4)与图中B点关于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与D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5)C点在E点的________方向,从图中C点到E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最近的走法是________。
(6)图中C点与E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千米,D点与E点的距离约是________千米。
17.(2010•郑州模拟)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23分)
(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_____,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
(2)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
A.100 m≤H<300 m B.100 m≤H<200 m
C.200 m≤H<300 m D.100 m<H≤300 m
(3)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________山顶。
(4)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__支流。
(5)若想在河流的干流上修建一座水库,坝顶海拔为100米,请你用“”在图上标出该水库理想的坝址。
(6)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2、3、【解析】 第1题,计算任意一条纬线长是L′=L•cosα(L是赤道长,α是该纬线的度数),那么M、N两点间的实际距离是L′=40°360° • 40 000千米•cos 60°≈22 224千米。第2题,地球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此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在M、N之间大圆劣弧向北凸出,从M点到N点的飞行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第3题,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数互补,东西经相反。
【答案】 1.C 2.B 3.B
4、5、【解析】 第4题,①地位于②地西面,由乙图知沿EF自西向东地势降低,且OE的坡度小于OF的坡度,故①地比②地海拔高,坡度小;③位于O的东面,④位于O的南面,故③位于④的东北方向。第5题,落在④地的水体沿ON向南流,同时沿OF方向向东流,故C正确。
【答案】 4.C 5.C
6、7、【解析】 第6题,从经度上看,新加坡为103°50′E,甲在51°E附近,故甲地在新加坡西方;从纬度上看,新加坡在1°16′N,而甲地位于25°N~26°N之间,故甲地在新加坡北方。综合分析,甲地位于新加坡西北方。第7题,首先把该国轮廓近似地看成一个长方形,用刻度尺量出其长和宽,然后根据比例尺,换算出实际的长度和宽度,估算出其国土面积,由于四个选择项数值相差较大,容易区分选择。
【答案】 6.C 7.C
8、9、10、【解析】 第8题,根据等高线分布判断A处为鞍部,B处是山峰,CD处为山脊,EF处为山谷。第9题,结合图中等高距判断图中左侧山峰海拔高度大于1 200米,小于1 400米,B山峰海拔大于1 000米,小于1 200米,故两山峰高度差大于0米,小于400米,故温差为0 ℃~2.4 ℃。第10题,根据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此处n=2,d=200米)求得200米≤H<600米,故选C。
【答案】 8.A 9.D 10.C
11、12、【解析】 第11题,结合图中经纬线及等高线的分布判断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第12题,对比①②两线,②线路较长,坡度较陡,但跨河流少,修建桥梁少,并且少占耕地;图中无居民点。
【答案】 11.A 12.C
13、14、15、【解析】 第13题,由题目表述可知甲、乙两地有三条道路相连,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乙两地。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甲、乙分别为150 m和260 m,两地相对高度差为110米。第14题,道路①最长,且山区道路多为“之”字形,不一定是直线;②沿线最高海拔小于350米,而③沿线海拔有超过350米的路段。③线最短。可排除A、B、C。道路①与② 6 000~7 000 m的路段剖面线局部出现平行,部分路段可能重合,故D正确。第15题,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重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选择坡度小的道路,以保证运输安全。读图可知①在三条道路中是起伏最小的。
【答案】 13.B 14.D 15.B
16、【解析】 第(1)题,图甲根据经纬度的变化判断A(20°S,110°W),B(50°S,120°W);图乙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图示区域在北半球,C(60°N,170°E),D(70°N,170°W),E(60°N,170°W)。第(2)题,明确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160°E,可判断A在南半球、西半球,C在北半球、西半球。第(3)题,结合经纬度可判断方向,A位于C的东南方,D位于B的西北方。第(4)题,B点关于地轴的对称点纬度相同,经度数互补,但东西经相反;D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纬度数相等,但南北纬相反,经度数互补,且东西经相反。第(5)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C点在E点西方,最近航线应是过C、E点的大圆劣弧,在C、E间向高纬度凸出,方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第(6)题,同一条经线上纬度1°的经线的长是111千米,同一条纬线上的经度1°的纬线长是111×cos α(α是该纬线度数)。
【答案】 (1)(20°S,110°W) (50°S,120°W) (60°N,170°E) (70°N,170°W) (60°N,170°W) (2)南 西 北 西 (3)东南 西北 (4)(50°S,60° 高中地理;E) (70°S,10°E) (5)西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6)1 110 1 110
17、【解析】 第(1)题,C位于两山峰之间,是鞍部;结合图中指向标,山脊线E走向大致为南北走向。第(2)题,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2,d=100米,求得100 m≤H<300 m。第(3)题,根据A、D之间与B、D之间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知,A、D之间为凸形坡,B、D之间为凹形坡,B处可看到D处的小船。第(4)题,乙处为山脊不可能有河流发育。第(5)题,注意要求坝顶海拔100米应画在峡谷处100米等高线之间。第(6)题,结合①②位置,①处海拔高于疗养院应选择①,水可以自流。
【答案】 (1)鞍部 南北走向 (2)A (3)B (4)乙
(5)画图略 (6)① ①路线的水可以自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4658.html
相关阅读: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第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