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
这儿正在办喜事,
”
我说,
“
我正忙着。你能不能过几天再来呢?
”
②
他立刻转身往外走,但是走到门口,他迟疑了一会说:
“
我可不可以看看那小人儿呢,先生,只一会儿工夫?
”
他相信敏妮还是像从前那个样子。他以为她会像往常那样向他跑来,叫着:
“
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
”
他又想像他们会和往日一样地在一起说笑。事实上,为着纪念过去的日子,他带来了一点杏仁、葡萄干和葡萄,好好地用纸包着,这些东西是他从一个老乡那里弄来的,因为他自己的一点点本钱已经用光了。
③
我又说:
“
家里正在办喜事,今天你什么人也见不到。
”
④
这个人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说声
“
再见
”
,就走出去了。
⑤
我觉得有点抱歉,正想叫住他,发现他已自动转身回来了。他走近我跟前,递过他的礼物,说:
“
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送给那小人儿。您可以替我交给她吗?
”
⑥
我把它接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
“
您是很仁慈的,先生,永远记着我。但不要给我钱!
——
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
——
不是想赚钱的。
”
⑦
说到这里,他伸手到他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他很小心地打开这张纸,在我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了。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一张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当他每到加尔各答街上卖货的时候,他自己的小女儿的这个印迹总在他的心上
⑧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里。我忘了他是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
——
,但是,不对,我又哪儿比他强呢?他也是一个父亲呵。
⑨
在那遥远的山舍里的他的小帕拔蒂的手印,使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小敏妮。
⑩
我立刻把敏妮从内室里叫出来。别人多方阻挠,我都不肯听。敏妮出来了,她穿着结婚的红绸衣服,额上点着檀香膏,打扮成一个小新娘的样子,含羞地站在我面前。
看着这景象,喀布尔人显出有点惊讶的样子。他不能重温他们过去的友谊了。最后他微笑着说:
“
小人儿,你要到你公公家里去么?
”
但是敏妮现在懂得
“
公公
”
这个词的意思了,她不能像从前那样地回答他。听到他这样一问,她脸红了,站在他面前,把她新娘般的脸低了下去。
我想起这喀布尔人和我的敏妮第一次会面的那一天,我感到难过。她走了以后,拉曼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就在地上坐下来。他突然想到在这悠长的岁月里他的女儿一定也长大了,他必须重新和她做朋友。他再看见她的时候,她一定也和从前不一样了。而且,在这八之中,她怎么可能不发生什么变故呢?
婚礼的喇叭吹起来了,温煦的秋天的阳光倾泻在我们周围。拉曼坐在这加尔各答的小巷里,却冥想着阿富汗的光秃秃的群山。
我拿出一张钞票来,给了他,说:
“
回到你的家乡,你自己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
”
因为送了这份礼,在婚礼的排场上我必须节省一些。我不能用我原来想用的电灯,也不能请军乐队,家里的女眷们感到很失望。但是我觉得这婚筵格外有光彩,因为我想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和他的独生女儿重逢了。
6.
喀布尔人
“
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
”
,他
“
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
”
,他为什么
“
失望
”
和
“
不满意
”
?
7.
阅读第
⑦
段,找出细节描写的文字,并分析它的作用。
8.
作者在目睹了喀布尔人随身珍藏的小小的手印之后,非常感慨地评论说:
“
他也是一个父亲呵。
”
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9.
婚礼不能用电灯,不能请军乐队,女眷们都很失望,但
“
我觉得这婚筵格外有光彩
”
,为什么?
6.
提示:喀布尔人一出监狱就设法搞到一些杏仁、葡萄干和葡萄,急切地要见一见他的小朋友。在他的心里,一直想象着小女孩一边欢笑着嚷着
“
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
”
一边飞跑着冲向他,这是他们友谊的再续。可是
“
我
”
却出于自己的想法,不想让女儿见他。
参考答案:因为
“
我
”
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的要求,让他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
7.
提示: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最小的组成单位,也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而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的描绘,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具体来说,主要有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塑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心情的作用。一个迫于生计、长在外奔波的穷苦的商贩,心中一直惦记、思念着自己疼爱的小女儿,可是他没有办法经常见到女儿,他甚至不能够请人给女儿拍一张照片或者画一幅画像,他只能珍存着小女儿的小小的手印,聊以慰藉一个父亲的孤寂的爱子的心。行文至此,这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与小敏妮的一见如故也就揭出了谜底:他实在是把一个父亲的耐心和爱意转移在了敏妮身上了。第
⑦
段中的细节描写主要是对喀布尔人动作的描写。
参考答案:细节描写:他很小心地打开这张纸,在我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了。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一张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
作用:这一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也非常感人。它使人们终于认识了喀布尔人
,
任何疑虑和担心都云消雾散,这一细节对喀布尔人爱子之心的展示
,
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8.
提示:
“
我
”
的潜意识里一直有优越感:
“
我
”
有身份,有地位,生活比较优裕;
“
我
”
和女儿朝夕相伴,享受天伦之爱是理所当然的。而他只是个穷苦的小商贩,那么他抛妻别子、受尽凄苦也是势所必然的了。可是见了他珍藏的小女儿的手印之后,
“
我
”
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抛开一切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
“
我
”
和他还有一个相同的身份
——
父亲。
参考答案:他和
“
我
”
一样都有深深的爱子之心。
9.
提示:婚筵是否光彩、有气派,这是客观存在。一个没有电灯、军乐队,让女眷们很失望的婚筵,应该是难以找到光彩的。作者的光彩应该是精神上、心理上的。
参考答案:
“
我
”
因为帮助了一个思念女儿却无钱还乡的穷苦的喀布尔人,使他能够和女儿团聚,心里特别高兴,感到付出的代价值得,这价值使得婚筵光彩起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48240.html
相关阅读:(美)托马斯?沃尔夫《远和近》阅读答案
小说阅读解题范例
《橱窗里的幸福》阅读答案
史铁生《消逝的钟声》阅读答案
《梅花灯 陈柳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