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清?梅曾亮《钵山余霞阁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钵山余霞阁记 清梅曾亮 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也。 俯视,花木皆环 钵山余霞阁记  
清·梅曾亮
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也。
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行人若飞鸟度柯叶上。西面城,淮水萦之。江自西而东,青黄分明,界画天地。又若大圆镜,平置林表,莫愁湖也。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⑴,上浮市声,近寂而远闻。
甲戌春,子静觞同人于其上,众景毕观,高言愈张。子静曰:“文章之事,如山出云,江河之下水,非凿石而引之,决版⑵而导之者也,故善为文者有所待。”曾亮曰:“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管君异之曰:“陶子之论高矣,后说者,如斯阁亦有当焉。”遂之为书记。                 
《柏枧山房文集·卷十》
【注】:⑴缗缗:连绵不断的样子。⑵决版:决堤。版,版筑,用两板相夹,装满泥土,用来筑土墙、河堤。
22
.下列有关本文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江宁”,即南京,南京的别称还有金陵、石头城。

B
.按干支纪法,“甲戌”之后的一是“乙亥”。

C
.“江自西而东”,这句中的“江”专指的是“长江”。

D
.“陶子”是对“陶子静”的昵称,是略缩语的用法。
23
.文中实写了阁上“俯视”所见的景致,而虚写阁上仰观的一句是“


”。(
2
分)
24
.本文由写景而论文,陶子静、梅曾亮就“善为文”分别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其异同在于:⑴不同:

;⑵相同:


4
分)
25
.管君认为梅曾亮的说法与“余霞阁”的阁名“当”(相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参考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2
—25
题。(11
分)
22
.(2
分)D
 23
.(2
分)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也。24
.(4
分)⑴陶强调写文章应注重积累,梅强调写文章应捕捉灵感(2
分);⑵主张行文自然(2
分)25
.(3
分)梅所说的灵感与阁上所见的“余霞”,一样美妙绚丽,但又都是稍纵即逝、难以捕捉的。
【参考译文】:
江宁城,山占了一半。那便于人们游玩而又有郊野之趣的,只有西城的钵山,这也是我的朋友陶子静和他的众位兄弟读书的地方。他们顺着山势的高低造了房子,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阁,取名“余霞”,是按照眼中所见之景而题的名字。

从余霞阁往下看,花木随山势高低而生,团团环抱着山峰。长满草的曲折小径,一条一条,清晰可数,行路的人就像飞鸟在树的枝叶上掠过一样。城西面的秦淮河萦回环绕着,长江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天青水黄,颜色对照分明就像一条线一样划开了天地。那平放在树木外面的一面大圆镜,便是莫愁湖。那东南面遍地的房屋密密麻麻,屋上升起的炊烟像站立的人,各自在张望顾盼,微风吹来,好像从左右不同的方向牵引着它,连绵不断地向上飘去。微风将山下闹市喧哗之声传到山上,近处的听不到,而远处的隐隐约约可以听到。

甲戌的春天,陶子静在余霞阁设酒宴款待各位朋友,所有的景致都呈现在眼前,大家高谈阔论,更加无拘无束。子静说:“文章这件事情,好像山上的云自然地冉冉升起,又如江河中的水汩汩地自然流着,不是凿开山石就可以引出云来,决开河堤就可以引出水来的。所以会做文章的人,一定要有所待。”我说道:“文章在天地间,也好比云烟景物一般,一会儿的功夫已逃在万里以外。所以善于做文章的人,一定不会失掉时机。”管君听了说:“陶君的言论高明极了。后面梅君所讲的这番话,对余霞阁来说,两者倒是相当的。”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50198.html

相关阅读:《归去来兮辞?序》阅读答案(附翻译)
“民贫,则奸邪生”阅读答案及翻译
“郭成,四川叙南卫人”阅读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詹鼎传》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