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分,每小题
3
分)
矛盾与困惑:近代国学家的时代语境
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与外学相对应,正如其基本含义是本国固有一样,其理论初衷是彰显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性,旨在通过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同唤醒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近代思想家认识到了民族存亡与本土文化之间的血脉相连,将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和民族救亡联系起来。梁启超最早明确提出了国粹概念。同时,他重视国学研究,成为中国近代国学的第一推手。
章炳麟是近代公认的国学大师,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对语言文字代表的国学的具体研究,而且在于对国学民族性的彰显。他反复告诫人们:在中国传承了几千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国粹,以此可以激动种性,增进
geming
道德。这表明,文化具有民族性,只有适合本民族的才是最好的;中国的本土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是中国之所以存立的根基。
然而,在弘扬国学以及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近代思想家着意突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通、相合之处,有意无意地忽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特殊性和地域性,对中国文化的个性认识不足,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
一是与西方文化相比的需要。近代国学从根本上说是面对
“
他者
”
以弘扬我者,中学在近代最大的
“
他者
”
是西学。为了与西学分庭抗礼,必须论证、比较中学与西学的优劣文野;要比较就要有可比性、尽管相同性和差异性一样都是中学与西学比较的前提,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处境却使近代思想家始终着眼于二者之间的相同性。之所以如此选择,原因在于:依据进化论的原则,文化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西方文化属于资产阶级文化,中国文化属于封建文化,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先进,沿着这个思路,近代思想家的中西哲学、文化比较当务之急是寻找二者的相同性或相似性,而不是分辨其间的差异性,更遑论彰显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特殊性了。
二是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都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羡慕不已,这是近代思想家呼吁学习西方的文化动机。在这个背景下,肯定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通、相合有助于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以西学实现中国的强国富民之梦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和振兴中华的愿望,也在某种程度上诱发出中国人的文化自卑心理。
出于以上原因,近代思想家讲国学一面侧重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内部开发,一面采他山之石,与西方文化、佛教文化的互释成为主要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做的目的是证明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代表的世界文化相合、相通,其后果则是在与西方文化的相似、相通中夸大中国本土文化的普遍性和共性,而有意无意地遮蔽其民族性和个性。
综上所述,近代思想家对传统文化的定位以及文化重建始终交织着中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这使整个中国近代文化史、哲学史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为中学为主与西学为主的交替。当下国学思潮的宗旨是重拾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的信心,既是对近代国学的致意,又是对长期以来忽视传统文化的反省。
(选自
—09—06
《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围绕
“
近代国学
”
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近代国学是相对于外学而言的,它强调本国固有,出发点是彰显中国本土文化,突出中国文化的民族性、特殊性和地域性。
B
.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使近代思想认识到民族存亡与本土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促使他们将两者联系起来,试图通过国学的弘扬来唤醒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
C
.梁启超最早明确提出的国粹概念,并重视国学研究,成为近代国学的第一推手,为实现弘扬国学的宗旨作出了贡献。
D
.章炳麟认为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和存立根基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文化。
2
.下列不属于
“
近代思想家着意突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通、相合之处
”
原因的一项是(
)
A
.近代国学要面对最大的
“
他者
”
以弘扬
“
我者
”
,要做到能与西学分庭抗礼。
B
.中西文化的社会属性不同,文化先进与落后有异,中国文化的地位亟待提高。
C
.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羡慕不已,民族自信心需要增强。
D
.近代思想家在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夸大了本土文化的普遍性和共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弘扬本土文化意在让中国人重拾自尊、自信,走上民族自强之路,但其着眼于中西文化的相同性研究的做法,恰恰反映了我们的一种文化自卑心理。
B
.为了弘扬国学,近代思想家在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于中西文化的相同性的研究,而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和个性。
C
.一方面强调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一方面又特殊强调中西文化的相同性,这体现了近代思想家对中学和西学的关系定位的矛盾,产生了中学为主还是西学为主的困惑。
D
.文章肯定了近代国学在重拾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的信心方面的积极意义,但也提醒我们关注近代国学的时代语境,走出局限,真正做到重视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1
、
D
.本土文化不等于适合本民族文化,偷换概念
2
、
D
.答非所问
3
、原文
“
在弘扬国学以及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的过程中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55742.html
相关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阅读答案
梁实秋《谈礼》阅读答案
“微博粉丝”阅读答案(高考天津卷)
《趁雪打劫还是雪中送炭》阅读答案
《意志再生指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