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儿科医生荒”不能寄望于恢复招生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近日,四川省多名政协委员联名致信教育部,请求恢复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儿科专业,增大人才培养力度,以缓解儿科医生荒的社会问题。早在去年年底,多地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停诊、限诊的消息就不时见诸报端,再加之今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全面落地,需求与供给的一增一减,让儿科医生荒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坦率地说,儿科医生荒是不争的事实。《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与全国平均每千人配备2.06名医师水平相比相去甚远。另外,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高达20万人。

其实,儿科资源的紧张,不仅表现在医生荒,还存在着护士荒资金荒。近年来,我国综合医院儿科发展缓慢,让儿童医院压力陡增。医生荒导致一线儿科医生不得不分身多岗,工时延长,休假被迫取消。巨大的身心压力加速了儿科医生的流失,或是转行或是去了收入较高的民营和外资医院。

不少人将日益凸显的儿科医生荒归咎于1999年起国内儿科专业的停招。1998年,教育部为拓宽专业面,决定自1999年起停招儿科本科专业。此前国内只有几所医学院校本科设有儿科专业,绝大多数医学院都是到研究生阶段才细分儿科专业。停招论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实则牵强。不仅儿科,目前国内任何一个医学院也都没有单设内科、外科、眼科、皮肤科等专业,但近几年这些医科的发展,并没有出现如儿科这样艰难的处境。这足以说明停招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儿科医生荒,人才接续不畅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儿科费力不讨好、职业吸引力差。儿科之难,首先就在于它是个哑科婴幼儿患者无法准确描述病情,全靠医生凭借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此外因为患儿器官小加之不会积极配合,检查操作比成人更费时费力。另外,现在经常是一个孩子来看病,四五位家长齐护驾,让这些时代背景各异的家属同时满意难度不小,处理不好就是医患纠纷。

儿科医生活干得不少,但收入却远不及其他科室。有统计显示,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科医生的1.68倍,而儿科医生的收入只占非儿科医生的46%。而且在科研方面,由于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任何疾病都诊治,使得每个病种收治病人数远少于其他专业科室或儿童医院的各专业科室,从而加大了大样本临床科研的难度。此外,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晋升困难也是个客观问题。

也因此,试图通过恢复儿科专业招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儿科资源紧张的状况。儿科医生动辄十年以上的超长培养周期,不仅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开源上无法着力,而且在节流上,即减少儿科医护人员流失方面,也不会产生多大效果。

破解儿科医生荒,根本之策还是要通过提高现有儿科医护人员的待遇,提高儿科职业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应届毕业生选择儿科临床工作,并稳住目前仍坚持儿科工作的人员不流失,达到开源节流之功效。所谓提高待遇,政府、医院不仅要从薪酬上对儿科给予倾斜,更重要的,还应在精神奖励、智力支持等方面多投入多扶持,比如提供更多学习培训、职称晋升的机会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58123.html

相关阅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