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题。
宋代的文化艺术比较兴盛,尤其是绘画艺术,在封建社会里也是一个高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精品力作。其中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极大特点的、不可多得的绘画长卷。
张择端是山东诸城人,在北宋画院供职。他的作品没有那种士大夫气,而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清明上河图》以梁染为中心,描绘市民生活,社会经济状况,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形象史料。这幅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尤其是他以大量的笔墨、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场面。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也是作者的可贵之处。
展开这幅长卷,犹如步入八个世纪之前的繁华都市。画家以精细的手笔和入微的生活观察,刻画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严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再看城郊,树木苍苍,古河交纵,新枝吐绿,生机盎然。而整个都市街景,社会活动,繁而不乱,多而有序,并有疏密的节奏变化,反映出画家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据解放后对开封宋城的部分遗迹发掘考证,画中的许多地方,如虹桥、鼓楼、中心街道等,都是互有对证、表现准确的。尽管对“
清明”
的概念(
是时令还是街坊地名等问题)
还时有论争,但作品所蕴涵的巨大信息量是无可置疑的,也是在古代绘画中不多见的。
《清明上河图》不但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引人人胜。它有界画的工整、准确的优点,又发挥了半工半写人物画的生动活泼,称得上妙笔神工。
北宋、南宋均设有画院,这种专业创作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宋代绘画与唐代相媲美,已是一般艺术史学界无争的事实。但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还是各有异同的。宋代花鸟画、界画趋向上升,人物画趋向下降。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精品和南宋马远、夏圭的山水名作,都能证实山水、花鸟画的高度成就。随着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一度兴旺,市民阶层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得以确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创新之作。与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大画家的作品相比较,张择端把创作的视角对准街衢市井,反映平民生活,这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倾向。艺术走下神坛庙堂,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高贵的价值取向,转而趋向世俗化,是艺术创作上的一个飞跃。
【注】界画,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名称,中国画的画种之一。
1
.关于宋代绘画艺术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的精品力作,使宋代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绘画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B
.宋代绘画和唐代绘画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各有千秋,但唐代因为未设画院,故导致唐代绘画的整体艺术水准稍稍逊于宋代。
C
.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的一度兴旺,市民阶层的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的确立,这些因素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D
.宋代的一些绘画作品在表现帝王、贵族和宗教人物的同时,也关注平民生活,已经具有了突出的民本、民生倾向,这在艺术创作上是一个飞跃。
2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是公元八世纪的繁华都市景象,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形象史料。
B
.《清明上河图》反映生活入微,手笔精细,展现的内容繁而不乱,多而有序,规模宏大又不失结构的谨严、工整准确但又生动活泼,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称道的绘画精品。
C
.《清明上河图》以大量的笔墨和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和劳动场面,同时蕴涵着巨大信息量,这两点在我国古代绘画中都是不多见的。
D
.《清明上河图》所体现出来的世俗化倾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这种倾向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本文主要是为了说明宋代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而《清明上河图》是文中的重要论据。
B
.本文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既有整体的介绍,也有局部的说明;既介绍了艺术成就,又介绍了研究价值;同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也做了必要的说明。
C
.宋代设立的画院,在制度上保证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也是这种制度的受益者。
D
.张择端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间生活,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高贵,在这方面,《清明上河图》无疑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答案】C
【解析】文中有“
也是一个高峰”
和“
宋代绘画与唐代相媲美”
的说法,故A
、B
不对;D
项,文中有“
这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倾向”
一句,是将两者作比较,并非说两者都具备。
2
.【答案】A
【解析】文中是说“
八个世纪之前”
,并非说“
八世纪”
。
3
.【答案】A
【解析】文章主要是为了介绍《清明上河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59000.html
相关阅读:从“感动中国”迈向“行动中国”附答案
“翻阅我国传统的典籍可以发现,“法治”一词很早就出现了”阅读
《给房产政策排排队》阅读答案
《中医文化》阅读答案
文学批评的三个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