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考生的悲哀》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考生的悲哀 梁实秋 我是一个投考大学的学生,简称曰考生。 常言道,生,老,病,死,乃人生四件大事。就我个人而言,除了这四件大事之外,考大学也是一个很大的关键。 中学一毕 考生的悲哀
梁实秋

我是一个投考大学的学生,简称曰考生。

常言道,生,老,病,死,乃人生四件大事。就我个人而言,除了这四件大事之外,考大学也是一个很大的关键。

中学一毕业,我就觉得飘飘然,不知那里是我的归宿。“
上智与下愚不移”
。我并不是谦逊,我非上智,考大学简直没有把握,但我也并不是狂傲,我亦非下愚,总不能不去投考。我惴惴然,在所能投考的地方全去报名了。

有人想安慰我,有人想恫吓我,有人说风凉话:“
考学校的事可真没有准,全凭运气。”
这倒是正道着了我的心情。我正是要碰碰运气。也许有人相信,考场的事与父母的德行祖上的阴功坟地的风水都很有关系,我却不愿因为自己考学校而连累父母祖坟,所以说我是很单纯的碰碰运气,试试我的流。

话虽如此,我心里的忐忑不安是与日俱增的。我把铅笔修得溜尖,锥子似的。墨盒里加足了墨汁。自来水笔灌足了墨水,外加墨水一瓶。三角板,毛笔,橡皮……
一应俱全。

一清早我到了考场,已经满坑满谷的都是我的难友,一个个的都是神头鬼脸,龇牙咧嘴的。

听人说过,从前科举场中,有人喊:“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我想到这里,就毛骨悚然。考场虽然是很爽朗,似也不免有些阴森之气。万一有个鬼魂和我过不去呢?

题目试卷都发下来了。我一目十行,先把题目大略的扫看一遍。还好,听说从前有学校考国文只有一道作文题目,全体缴了白卷,因为题目没人懂,题目好像是“
卞壶不苟时好论”
,典出《晋书》。我这一回总算没有遇见“
卞壶”
,虽然“
井儿”“
明儿”
也难倒了我。有好几门功课,题目真多,好像是在作常识试验。试场里只听得沙沙的响,像是蚕吃桑叶。我手眼并用,笔不停挥。

拍”
一声。旁边一位朋友的墨水壶摔了,溅了我一裤子蓝墨水。这一点也不稀奇,有必然性。考生没有不洒墨水的。有人的自来水笔干了,这也是必然的。有人站起来大声问,“
抄题不抄题?”
这也是必然的。

考场大致是肃静的。监考的先生们不知是怎样选的,都是目光炯炯,东一位,西一位,好多道目光在试场上扫来扫去,有的立在台上高瞻远瞩,有的坐在空位子上作埋伏,有的巡回检阅,真是如临大敌。最有趣的是查对照片,一位先生给一个考生相面一次,有时候还需要仔细端详,验明正身而后已。

榜?不是榜!那是犯人的判决书。

榜上如果没有我的名字,我从此在人面前要矮下半尺多。我在街上只能擦着边行走。我在家里只能低声下气的说话。我吃的饭只能从脊梁骨下去。不敢想。如果榜上有名,则除了怕嘴乐得闭不上之外当无其他危险。明天发榜,我这一夜没好睡,直做梦,净梦见范进。

天亮,报童在街上喊:“
买报瞧!买报瞧!”
我连爬带滚的起来,买了一张报,打开一看,蚂蚁似的一片人名,我闭紧了嘴,怕心脏从口里跳出来,找来找去,找到了,我的名字赫然在焉!只听得,噗通一声,心像石头一般落了地。我和范进不一样,我没发疯,我也不觉得乐,我只觉得麻木空虚,我不由自主的从眼里迸出了两行热泪。
15
.梁实秋这篇《考生的悲哀》,
正好为我们传神地刻画了一位“
投考大学”(
犹如今天参加“
高考”)
的学生在考前、考中、考后的种种遭遇及其间的情绪变化、心理波动。请概述这其中种种遭遇、情绪变化、心理波动情况。(6
分)
16.
作品以“
我是一个投考大学的学生”
开头,
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试说说这样叙述有何好处?(6
分)
17.
试探究一下本文作者写作的特色和情感取向。(6
分)
参考答案:
15.6
分。情境一,考前,中学毕业—
迷茫,备考中—
焦虑(2
分);情境二,考中,临考时--
不安,进入考场之后—
紧张(2
分);情境三,考后,等待发榜—
忧虑,看榜前—
急迫,看榜后—
悲喜交加(2
分)。
16.6
分。一是能迅速的将读者带入作品的“
情境”
之中,
时而在倾听,
时而在观察(2
分);
二是让作品中俯拾皆是的内心独白、心理素描显得更加自然而真实(2
分);三是行文的线索,便于感情的抒发(2
分)。
17.6
分。作者从生活中发现典型,敏锐的捕捉细节,并对其进行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与变形处理(2
分);诙谐机智的语言,幽默而又深刻。(2
分)
通过对学生在考前、考中、考后的种种遭遇及其间的情绪变化、心理波动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考生的关切,同情,(1
分)就有对考试的针砭,又有作者对人、人性的深切关注。(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60654.html

相关阅读:《德国制造》阅读答案
《礼的文化意义》阅读答案
《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阅读答案
《马与龙的文化缘》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易错考点一:分析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