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
似与不似”
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
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
失语”
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
孔方兄”
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
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中国古代有“
诗无达诂”
之说,而在西方则有“
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之谓。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谓“
失语”
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
失语”
之失,失在作伪。
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对艺术批评“
失语”
的批评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对这一目标的偏离。
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它大致指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评标准和不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标准与方式亦是变化的。不仅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在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艺术批评的“
失语”
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
失语”
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今日中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21
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
(节选自《光明日报》
12
月2
日
1.
下列关于“
失语”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失语”
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对存在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评。
B.
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 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
失语”
。
C.“
失语”
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系。
D.
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
失语”
,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实时,就会出现“
失语”
之类的批评。
B.
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完全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是说可以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作艺术批评。
C.
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因此艺术批评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
D.
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 的尊严。
B.
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在着批评标准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区域相同,其批评标准和方式也有变化。
C.
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在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一。
D.
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部分。
参考答案:
1
、D
(将“
也许后者才是”
(第6
段中)的或然判断误为“
还在于”
的实然判断。曲解原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2
、C
(偷换概念。选项中后一个“
艺术批评”
不同于原文的“
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3
、A
(“
只要……
就……”
的说法不仅绝对而且无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68241.html
相关阅读:《高贵的灵魂》阅读答案
《经学读本与教学方法的演变》阅读答案
“老子的无为而治或依道治国方略”阅读答案
阅读《论俗气》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