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看看自己还得活几,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摊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
“
你说什么?
”
我说:
“
我要买这牛。
”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
“
你数一数。
”
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
“
你当真要买?
”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
“
你数数钱。
”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
“
不数了,你拉走吧。
”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
“
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
“
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
“
福贵,我看它纪比你爹还大。
”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三的,我想两三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
“
两个老不死
”
。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
.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题时,要通读文章,找出文中对老人和牛描写的句子,注意从龄、动作等方面进行对比。简单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本题从老人与牛形象对比的角度考查对小说形象的欣赏,包括主要人物形象与重要物象。小说对老人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叙述他的人生经历
(
表现他经历坎坷,饱尝痛苦等
)
,他买牛的举动
(
可怜老牛,因老牛与自己有相似性
)
,及他与老牛一起生活的情景
(
重在表现他们的相似性:
“
老不死
”“
坚强活着
”
等
)
。对老牛的描写,主要是晒场里
“
流泪
”
的情节
(
老被杀的痛苦
)
,还有后面劳动的情景
(
高老迈,坚强活着
)
,对二者都有村民看法的侧面描写
(
很像,
“
老不死
”
等
)
。然后比较整合,概括出二者的共同点。
答案:
①
老迈高;②
饱尝活着的痛苦与艰辛;③
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2
.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
分)
(1)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1)
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
“
老牛
”
,喻体是
“
孩子
”
,福贵把老牛比作孩子,体现了福贵对亲人的渴望。
(2)
句对
“
两个福贵
”
进行了描写,说他们有共同的特点,这实际上采用的是细节描写的手法,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反映出福贵与老牛相依为命、同甘共苦的深厚感情,也暗示出福贵和老牛都已是风烛残。
答案:
(1)
运用比喻,将牛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2)
细节描写,通过“
沾满了泥”“
微微晃动”
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3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既包含自然环境描写,也包含社会环境描写。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
①
“
炊烟袅袅
”
,
“
霞光
”
由
“
四射
”
到
“
逐渐退去
”
,
“
田野宁静
”
等自然环境,及女人的吆喝声,男人扁担的吱呀声,共同融合成了老人乡间生活的环境,写出了乡间生活的特点
(
风貌
)
;
②
这是
“
我
”
听了老人的故事后的一段景物描写,也是小说的结尾,其中蕴含着
“
我
”
对老人坚强活着的一些感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也使表达更为含蓄。结构上,结尾段
“
霞光
”“
逐渐退去
”
与开头
“
充满阳光的下午
”
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答案:
①
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
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
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
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4
.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
活着”
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本题考查对小说题目作用的分析。注意从题目与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及艺术效果等方面分析。
“
活着
”
恰恰是小说中两个主要形象
——
老人和老牛的生存状态,其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它引导读者去体会
“
活着
”
的意蕴,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从艺术效果来看,这个题目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而又耐人回味。
答案:
①“
活着”
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
让读者体味“
活着”
的滋味;③
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
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69979.html
相关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高军《画菊》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奸臣》阅读答案
《圣母的杂耍艺人》阅读答案及解析
《转场的哈萨克》阅读答案
王奎山《三门闸》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