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 8 题。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宋泰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
题。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宋泰始初,琰举豫州叛,宋明帝遣辅国将军刘?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请救于魏。详说琰曰:“
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身朝廷,何可屈身北面异域。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若谓不然,请充一介。”
琰许之。详见?曰:“
将军严围峭垒,矢刃如霜,城内愚徒,实同困兽,士庶惧诛,咸欲投魏。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愿将军弘旷荡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围退舍,则皆相率而至矣。”
?许之。即日琰及众俱出,一州以全。
齐明帝为刺史,雅相器遇。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每引详及乡人裴叔业日夜与语,详辄末略不酬。帝以问叔业,叔业告详。详曰:“
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由此微有忤。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建武末,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先在州,山阳副潘绍欲谋作乱,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州府乃安。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高祖义兵起,详与颖胄同创大举。凡军国大事,颖胄多决于详。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详献议曰:“
穷壁易守,攻取势难;顿甲坚城,兵家所忌。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群言。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窥彼人情,权其形势。”
高祖嘉纳焉。
天监二,抗表致仕,诏解侍中,进特进。三,迁湘州刺史。详善吏事,在州四载,为百姓所称。州城南临水有峻峰,旧老相传,云“
刺史登此山辄被代。”
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六,病卒,时七十四。
(节选自《梁书》)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阕:停止,终了
B
.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

腹心:指亲信
C
.由此微有忤
忤:违反、不顺从
D
.天监二,抗表致仕
致仕:辞官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夏侯详多谋善断的一项是(3
分)

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 ②
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 ④
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 ⑥
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夏侯详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夏侯详极为伤心,葬了父亲之后,就在父亲的墓旁结庐居住,为父亲守孝,这一住就是三。
B
.宋泰始初,殷琰举豫州之众反叛,在受到刘?讨伐危急之时,夏侯详去向刘?求和,经过他的努力,刘?最终答应了夏侯详的请求。
C
.高祖起义兵之时,夏侯详与萧颖胄一同来抵抗高祖。当时凡是军国大事,萧颖胄多和夏侯详共同商讨,而且大多数由夏侯详来决断。
D
.夏侯详胸怀坦荡,在任湘州刺史时,当时传说刺史登临城内一座山将免官去职,历任的刺史们都不敢登这座山,而夏侯详却无所顾忌。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4
分)
译句: ▲ ▲

(2
)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3
分)
译句: ▲ ▲

(3
)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3
分)
译句: ▲ ▲

参考答案:
5
.B
(腹心:犹言至诚之心,即衷心)
6
.C
(②
说的是夏侯详的人生态度,④
说的是夏侯详辞不就职,⑥
说的是夏侯详谦虚退让。三者均与人物的“
多谋善断”
无关)
7
.C
(“
一同来抵抗高祖”
表述错误,应为“
两人共同响应”

8
.(1
)况且现在北魏军队靠近淮河边驻扎,全军的去留无法预测,恐怕有别的图谋。(“
次”“
去就”“
异图”
各1
分,语意表达通顺1
分。“
去就”
也可以译为“
去向”“
行动”
等)
(2
)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一同出城,准备重用他。(“
及辅政”“
大用”
各1
分,语意表达通顺1
分)

(3
)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去。(“
未下”“
如”
各1
分,语意表达通顺1
分)
【参考译文】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十六岁那,父亲去世,他为父亲守丧因过度悲哀而损伤身体。在服丧的三时间里,他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曾有三只脚的麻雀飞来停在小屋的门上,大家都感到非常诧异。三丧满,刺史殷琰征召他补主簿之职。
宋泰始初,殷琰占据豫州反叛朝廷,宋明帝派遣辅国将军刘?前去讨伐,双方攻守连月,城内叛军人情危惧,军心动摇离散,殷琰打算向北魏求援。夏侯详劝殷琰说:“
我们现在的行动,本意是对皇室表示忠节;如果今天朝廷有人主持,就应该归附朝廷,怎么可以屈身投靠北方异族呢。而且现在北魏军队已接近淮河,全军如果难测去就,怕会有反叛的图谋。现在如果就派使者去表白我们的诚意,他们一定会高兴地接纳,岂止是免除死罪呢。如果不信,请让我充任使者。”
殷琰同意派他前去。夏侯详见到刘?后说:“
将军你严围壁垒,矢刃如霜,我们城中守军,实同困兽。军民害怕将军诛杀,
都打算投降北魏。我现在之所以出得城来,
向您坦露真诚的心意,只是希望将军您能弘浩荡之恩德,
降霈然之恩惠,
下令解围退兵,
那么我们都会相继前来归降了。”
刘?答应了夏侯详的条件。即日殷琰及其部将全都出城投降,全州的百姓得以保全。
齐明帝为刺史的时候,对他极为器重。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
招令夏侯详一同出城,
准备重用他。明帝常常整日整夜跟夏侯详及同乡裴叔业一起谈话,
夏侯详却表现得漫不经心,不予酬答。明帝就问叔业什么原因,
叔业将明帝的疑问告诉夏侯详,
夏侯详回答说:“
不为福始,
不为祸先。”
因此明帝有点不悦。夏侯详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齐建武末,
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事先还在荆州,
山阳的副将潘绍欲谋反,
夏侯详就假装叫潘绍前来议事,
在城门口斩了他,
荆州各府因此得以安定。夏侯详迁司州刺史,
但他却推辞而不去上任。
高祖发兵起义时,
夏侯详与萧颖胄协助高祖同创大业。凡是军国大事,
颖胄多向夏侯详求教。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
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夏侯详向高祖献计说:“
越是处境艰危的壁垒越容易坚守,而想攻取它却很困难;
驻兵攻取坚城乃是兵家之大忌。确实应该多加谋划,广泛询问并采纳大家的意见,规定军主以下直至平民百姓,都把他们的见解献上来,尽其所想,择善而从,并且选用能人,
不以人废言,
不以多罔寡。还需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以及敌人的粮草储备,
窥探敌方的军心民情,
权衡双方的形势。”
高祖表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计谋。
天监二,
夏侯详上表朝廷,请求辞去官职,
高祖颁诏解除他侍中之职,
晋升为特进。天监三迁为湘州刺史。夏侯详善于处理政事,
在湘州任职的四时间里,
为老百姓所称颂。湘州城南面临水处有座险峻的山峰,
古老的传说说“
刺史如果登上此山官职就会被取代”
。因此历任的官员都不敢到那儿去。夏侯详却命人在山上建造起亭台楼榭,
延请僚属,
以表达自己谦虚退让的志向。天监六,
夏侯详生病去世,
时七十四岁。
(摘自汉语大辞典出版社《二十四史全译•
梁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73096.html

相关阅读:文言文阅读《申徽,字世仪》
《简肃薛公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
《论梁元帝读书》阅读答案翻译
明?张弼《义士杨景和埙传》阅读答案
《信陵君救赵论》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