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上世纪的七八十代,印有铁路路徽的草帽在家乡的小城里十分风行。拉板车的搬运工人也爱戴那种草帽。他们中有我一位同学。
每次回到那座小城,我会特别留意那些弯着腰负重前行的身影,企图在草帽下发现那张高中毕业十多再未谋面的脸。
毕业时,他办了病留,深度近视。假如下乡,我相信,他会很快回城,会有很好的安排。因为他根红苗壮,中学时代就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了,是唯一被结合进校领导班子的学生代表,全级唯一的学生党员。这些条件可以让他在下乡知青中鹤立鸡群,而病留的结果,却是被分配到搬运公司拉板车。
有一秋天,他闯进空荡的商店,竟未看见店里唯一的顾客——
我。他在门边很急切地吆喝售货员,要买五个泡饼。等待的片刻间,他摘下草帽,随意扇了扇,又戴上。
我朝他走去,正欲招呼,却见他一把接过五块泡饼,把那厚厚实实的圆一起往嘴里送,一口咬出层层叠叠的半个月亮。再一口,只剩一弯残月了,如饥云吞月。我连忙止步,侧转身子。我想,这时候喊他,他会很尴尬的。
那种五分钱一块的泡饼香甜而松软,那顶被汗被灰被日子染黑的草帽忠实地掩蔽着他的表情。我看不见草帽下的脸,但凭着那佝偻的腰背,那匆匆走向停在店门口的板车的八字脚,可以想象草帽下的眼睛是怎样饥饿,脸上是怎样为泡饼而斑斓。走到空车边,他拍拍手,立即弯腰握住车把手。其实,弯腰只是一个动作,他的腰本来就是弯的。像被草帽压弯的。
我一直跟在他身后,没有喊他。因为我觉得那架空车似乎很沉,沉得让他无法抬起头来喘口气,看看路边的风景,看看擦身而过的倩影。他也不看前方,前方一片迷蒙,他的视野离不开脚下的路面。
我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叫《尊重一顶草帽》。
我以为,在凉爽的晴日,那顶草帽要遮挡的是人们的注意。一种照彻内心的火灼的光线。他宁愿藏在阳光的背面。
所以,我不能喊他。我为自己的尊重而感动。
然而,尊重,有时候极可能是矫情。
几之后,同学聚会。到场的有大半。先是座谈,再是酒宴,然后舞会。
与酒宴上的热烈不同,座谈的发言是做了难免脱俗的安排的,在舞场上大家则久久忸怩着。谁也想不到,首先起身邀伴的竟是驼背近视又花脸的他。面对深刻的怀疑,他彬彬有礼的邀请,既执着又有些强硬。
这位指挥全级学工支农军训达三之久的学生领袖,是最有理由参与聚会组织,并带领我们抚今追昔的代表人物。可是,在座谈时,在酒宴上,他被忽视了,忘记了。当时他到场没有,坐在哪个角落?面对母校的校长、老师,沉默的他脸上是什么颜色呢?我不知道。我一下火车,便被同窗之谊迷了眼,竟顾不得穿过春风得意的笑谈,去寻找我曾尊重的草帽。
满场讶然。摇曳的灯光,摇曳着他潇洒的舞步,摇曳着全体歉疚的眼神。那些眼神让我相信,藏在阳光背面的他,被集体遗忘了。
他以舞蹈占据了整个舞厅,占据了整个聚会的日子。即便随后有几对怯生生地上场,也不过是众星拱月。他不知疲倦地跳,一曲又一曲。我是舞盲,只觉得,那娴熟的舞步,流畅的舞姿,阳刚的动作和神态,怎么也难与那几近匍匐负重爬坡的形象联系起来。舞场上,那驼背,竟然显得很绅士;那八字脚,竟然显得很专业;那眯缝的眼,斑斓的脸,更是魅力之所在。他的草帽呢?
很难想象,沉重的生活怎能培育那样轻盈的舞蹈,沉重的草帽怎能煽动那样充沛的闲情,沉重的近视怎能洞穿音乐的秘密?这时,通过藏在昏暗角落里的窃窃私议,我才得知,由于人力车被机动车所取代,深度近视的他无法驾驶卡车,他便理所当然地与全市所有的板车一起被淘汰了。他在火车站的对面、阳光的背面找了份临时的工作,替中转仓库值夜。那顶草帽大约是用不上了。
而此刻,他沉浸在音乐里。用舞蹈发言,用舞蹈干杯,用舞蹈追忆似水华。
刚开始时拒绝为之伴舞的校花,终于递出了矜持的手。我记得那朵校花曾让好些男生癫狂。不知搂抱着昨日黄花的他,是否能分辨出秀发中的白发,笑纹中的皱纹?
拉着满车的煤,或粮食、水泥、磷矿石,他也在操练舞步吗?藏匿在草帽下、汗水里,他的喘息也是舞曲的旋律吗?
我为那篇文章,为自己所谓的尊重心虚、不安。
于是,我联想到一种写作姿态:貌似关怀、体恤,却居高临下;陈列民生之艰,也许只为展览自己的姿态。以那种姿态,永远无法接近生活的本质,接近生生不息的生命真相。恰如我尴尬地面对那优雅的舞蹈。
为了每月三百元的收入,在舞会散场之后,他要赶去火车站对面的仓库上班。
为了那次聚会,那顶草帽,他不会再被该他值守的夜晚所淘汰吧?
(本文有删节)
11.
第三段中介绍了这位同学在学生时代相当出色的一面,作者有什么用意?(3
分)
12.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①
他也不看前方,前方一片迷蒙,他的视野离不开脚下的路面。
②
摇曳的灯光,摇曳着他潇洒的舞步,摇曳着全体歉疚的眼神。
13.
为什么作者起初说“
我为自己的尊重而感动”
,后来却说“
为自己所谓的尊重心虚、不安”
?请简析。(4
分)
14.
联系全文,探究“
草帽”
在文中的寓意和作用。(4
分)
15.
结合文中“
深度近视”
的同学的生活状态,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5
分)
参考答案:
11.
是下文我对他的寻找和误解的原因,也为同学会上所有同学对他的忽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引起作者和读者的反思。
12.①
一方面写出了他拉车时的姿势,另一方面也写了我对他生活现状的认识,认为他的生活因拉车而沉重。
②
写出了舞会上他舞步的娴熟、优雅和自信,沉浸在音乐里,充满魅力,也写出同学们对刚才忽视了这位“
学生领袖”
的尴尬和愧疚。
13.①
因为作者认为在当时他狼吞虎咽的时候去喊他,他会很尴尬的;还以为“
那顶草帽要遮挡的是人们的注意”
,不去喊他是尊重他;作者感到自己这样做是很“
尊重”
人的。
②
后来,因为作者领悟到尊重要摒弃那种居高临下、无视对方尊严的所谓怜悯与同情,反对那种把同情当成凸显自己伟大的工具的矫情,为此,感到“
心虚、不安”
。
14.①
寓意:象征生活的苦难、身份的卑微低下,世人的观念;也象征着生活态度。
②
作用:开头引出主人公,又出现在文章各处,贯穿全文,起到线索的作用。
15.①
人生即使身处逆境,也要诗意地生活,也要让心灵独立(不被卑微的生活打倒,不会被世俗的眼光击伤)自由(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哪怕是困顿的生活;淡然而又傲然地面对世俗的轻视),不能悲观不能自卑。
②
不仅要用眼睛关注脚下的路,甚至还要在夹缝中轻盈起舞,超越苦难,不因别人想当然的定性而失去自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84229.html
相关阅读:冯骥才《精神的殿堂》阅读答案
《废墟之美》阅读答案及解析(高考北京卷)
《闲听空阶滴雨声》阅读答案
余继聪《炊烟的味道》阅读答案
《双琴祭》阅读解析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