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共15
分)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鲍尔吉·原野
①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②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对自己,我不敢使用伟岸、英武这样高妙的词形容,但还算粗糙的蒙古男人,和东北的车老板子仿佛。这使我对眼圈里转悠的泪水的造访很有些踟蹰。
③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们常在我听音乐或读书的时候悄然来临。譬如在收音机里听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黑人音乐的旋律,令人无不思乡。想到德沃夏克这个捷克农村长大的音乐家,在纽约当音乐学院的院长,但时刻怀念自己的故土。一有机会,他便去斯皮尔威威尔捷克人的聚居地,和同胞们一起唱歌。“355-|3
·2-|2
·353|2
—”我的泪水也顺着这些并不曲折的旋律爬上来。譬如读乌拉圭女诗人胡安娜·伊瓦沃罗的诗集《清凉的水罐》,诗人在做针线活时,窗外缓缓走过的满载闪光的麦秸的大车,她说:“我渴望穿过玻璃去抚摸那金色的痕迹。”她看到屋里的木制家具,想“砍伐多少树木才能有这一切呢?露、小鸟和风儿的忧伤。……在光闪闪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凄哀心情。”读诗的时候,心情原本平静,但泪水会在此优美的叙述中肃穆的挤上眼帘。读安谧的新作《手拉手》:“透过玫瑰色暮霭的轻纱/
我看到河边有个光脚的女孩/
捧一尾小鱼/
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这时,你想冲出门,到村口把女孩手里的鱼接过来。那么,在地上撒满白露的秋夜,在把身子喝软、内心却异常清醒的酒桌上,在照片上看到趴在土坯桌上写字的农村孩子,蓦然想起小心翼翼的小女孩,捧着小鱼向村口走去,难免心酸。
④那么,我想:我并不经常读书,更难得读到好书,也不大懂音乐,最主要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何会常常流泪?一个在北国的风雪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当抄家的踹门而入时紧贴墙壁站着的少,一个肩扛檩子凳木头垛被压得口喷鲜血的知青,我,不应该流泪,在苦难中也没有流过泪水。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怎么会变得“儿女沾巾”呢?如今,我的性格仍然强悍,甚至暴躁。
⑤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一点,泪水,是另外一种东西。这些高贵的客人手执素洁的鲜花,早早就等候在这里,等着与韵、诗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见面。我是一个司仪?不,我是一个被这种情景感动了的路人,是感叹者。
⑥如果是这样,我理应早早读一些真诚的好书,听朴素单纯的音乐,让高贵与高贵见面。
⑦旋律或词语,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使我想起海浪。当浪头来时,你盯住远处的一排,它迈着大步走过来,愈来愈近,就在与你相拥的一瞬间,消散了。这是一种令人惋惜的美好,似乎我们无法盯住哪一排浪。但可以欣慰的是,远处又有浪涌来,就像使人肠热的旋律、诗和眼里的泪潮。
⑧从此,我不再因为流泪而感到难为情。
22
、题目中提到的两个“高贵”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们是“高贵”的?(4
分)
23
、第三自然段写了作者听音乐或读书时泪水悄然来临的情景,是什么样的感情使作者流泪?(每条不超过10
个字)(3
分)
①《自新大陆》_________
②《清凉的水罐》_____
_
③《手拉手》________ _
24
、第四自然段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25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
、文章开头一句领起全篇,表明作者自己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
B
、第五自然段说“我”不是一个“司仪”,而是一个“路人”,说明距离产生美。
C
、第七自然段中“海浪”的比喻意在说明作者非常希望高贵与高贵经常相遇。
D
、文章最后一句,既呼应开头,又明确点题,表达了自己的欣慰之情。
E
、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真切地向读者展示了自己“高贵”的情感世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87338.html
相关阅读:《缺陷者的鲜花》阅读答案
《永恒的坐标》阅读答案
韩少功散文阅读《另一片天空》附答案
《燕台何处》阅读答案
郭枫《蝉声》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