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研究体育运动与地理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体育运动与温度、湿度、日照等气候因素的关系;有关时差总是地理环境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及其合理利用;体育人才的项目的地域特征等。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研究地球表面地球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性及人际关系的科学。地理是按照汉语指地表各种现象的分布和运动的道理。中国最早见于战国的《周易》:抑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国外最早使用地理学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前226~前194),认为地理是科学地记述大地。
体育
体育与地理从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山川湖泊、平原旷野都为体育活动提供了场所,冷暖寒暑、春夏秋冬也影响到运动项目的季节性。但是地理与体育长期以来对此熟视无睹,只是到了七、八十年代,美国人才开始涉足于这一领域。近年来,随着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体育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体育越来越受到包括地理学在内的相关学科的广泛关注。以地理视角,观察体育文化也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独特领域。
体育,历来是热门话题。从全国体育报刊发行种类和数量看,体育领域所具有的庞大程度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即使是一些综合性的全国和地方性报刊也都专辟体育版面,尽管如此,纯粹的体育研究并不多见,应该说,体育科学的生命力就在于与其它学科的融合。目前,体育院校和高师体育系所开设的不少课程(如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等)就是与其它学科相互融合的产物。
实际上,
1空间和地方是体育与地理联系的纽带
无论从历史起源和演变看,还是从现实发展来看,体育都是洋溢着浓重社会气息的流行文化。体育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空间环境成为联系体育和地理的纽带。
地理学从根本上讲关注三方面问题,即地球上各种现象的区位和空间秩序、人地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因此,地理学的任何一门分支学科所重视的两个概念是空间(space)和地方(place)。种种关于地理的研究中必须保留空间和地方这一焦点问题。
近几年来,某某地理学已不断增生蔓延成为一个巨大分支体系,地理学家已把视野投向了广大的领域。地理学注重地球表层现象的记录、描述和分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体育文化现象,理所当然属于地理研究的范畴。
一般认为,在传统上,地理一向忽视体育,而体育又一向忽视地理。然而,体育与地理的融合机会是完全存在的。这是因为:体育产业化使体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因此,它是经济地理学的合理内容;同时,体育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体育也是合情合理的。此外,自然环境也不可否认地影响运动成绩的差异,这使得体育也渗透了体育环境学研究。
体育和地理都关注空间以及占据空间的方式;同时它们两者也关注地理空间内人与物运动以及相互作用的方式,区域构成了体育组织(团体)的中心特征;地方是许多体育运动队命名的方式;体育时常受到各种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体育是一定区域和等级的组合。体育的种种特点表明,体育和地理一样,都是一门空间科学。地理学中的空间和区位概念是体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定义体育和理解体育重要性的中心问题。
2体育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虽然体育具有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但是人们一直没有把体育视为一项可以值得作严肃研究的地理学课题,地理学(当然还有许多别的学科)只是把体育作为一种附带的现象加以对待。尽管如此,体育已成为了经济、文化和自然等研究的边缘范畴,近20年来,种种迹象表明,作为地理学分支学科的体育地理学已经产生。这一学科的产生以大量标志为特征,这些典型的标志是:
其一
一些描述性的文章开始涉及体育中的地理要素,并使人们形成了在体育场合中运用地理学的思维模式。这类论文在1960年代中期就开始出现,典型的有:体育与棒球(Shaw E,1963)和体育地理的一种注解(Burler.R,1966)等。
其二
从地理学的观点出发,对体育和体育相关的题目进行经验性的考察(调查)。这类论著绝大多数由罗雷(John Rooney)及其学生在1969~1985年之间先后完成。
其三
在体育场合内更侧重于较为根本的地理学问题和理论性论文,典型的是瓦格纳(Wagner,1981)的关于体育是文化和地理的混合体的观点的文章。
其四
发表和出版了进一步探讨体育与地理的相互关系的各类论文和著作。70年代中期(1976年)美国作家James Michener明确表示,其著作是体育地理的作品,在他的经典著作《美国体育》中对广阔领域的体育学术研究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的内容。
其五
有关体育的地理学特征的讨论会的召开以及学术期刊的出版。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每年都会召开一次有关体育地理的学术会议,美国的文化地理课本中也有体育地理的章节。进入八十年代,美国出版了贝勒的两本堪称体育地理学里程碑式的著作,即《体育与地点》(1982)和《体育地理学》(1989)。1986年在美国开始发行由罗雷(Rooney)主编的刊物《体育场所:一本国际性的体育地理杂志》(Sports Pla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Geography),这一刊物的出版标志着体育地理学的正式诞生。
可以说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体育地理学发展最快的10年。从已有的体育地理学的文献可以看出,体育地理学中成功地使用了许多地理学中常用的经典理论和概念,如空间扩散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中心地方理论、空间边际收益理论、区域多样化理论、距离衰减规律等,这些理论提供了以地理学观点解析体育文化的基本的思路和框架。这一时期,我们明显看到,体育地理所使用的概念、理论正在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尽管体育地理趣味盎然,但是现有的水平仅仅停留在以有限的实例去解释体育文化中所包含的地理要素,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地理学的发展。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后,近几年国外体育地理学的发展相对缓慢,Sports Place期刊也因稿源不足面临停刊的尴尬。但是,体育文化(包括体育产业)的生命力,就是体育地理的生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体育地理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体育地理研究在更多国家的广泛开展,体育地理学将迎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
3体育文化地理解析的概念框架
目前体育文化的地理学解析的概念框架几乎都是以美国俄科拉哈马州立大学罗雷(John Rooney)1975年提出的概念体系为基础的(如图)。由于这些概念体系首先在美国提出,而且多以美国的案例为研究背景,相比较而言,其他国家的体育研究发展较慢。
体育地理往往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讨论体育的原型、起源、扩散、体育的革新等内容,这需要以体育的空间组织和体育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为基础。这些研究基本上是以一定的理论规则为依据的,以科学的方法寻求体育空间组织的规律性和模式。体育地理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体育的区域差异。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体育区域,并且一些体育项目有不同程度的地方化倾向。在时间上体育文化的起源、扩散和体育区域化形成,以及在空间上空间组织的形成和优化、体育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等核心内容共同构成了体育地理的概念体系。
4地理学关注体育文化的独特视角
贝勒在其《体育地理学》前言中说:当我开始研究体育时,我习惯于用体育现象来讲解地理,我发现,这样将地理与体育融合;以此来揭示现代科学的综合趋向,能使学生思维开阔,并能使我的地理课堂兴趣盎然。
的确,体育地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领域,它同时给体育和地理提供了独特的视野。与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体育地理研究并不成熟,学科研究的法则、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1 体育文化的形成与空间扩散
体育的发展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从一地向另一地作等级扩散和(或)面状传播。现今所有的体育运动在时空上都有其原型和起源,其中大部分运动从起源地向各处扩散,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许多体育的历史研究,既具有大众性,也具有学术性,这其中隐含有地理的成分,尤其是早期具有明显地方性的体育运动更是如此。
体育文化的形成除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有关外,还与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如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小镇伯明顿并盛行于丹麦和印尼,多少与那里多静风天气有关。体育文化一旦在某地发源,就会在空间传播。
对于体育文化的空间扩散也和其它流行文化(如服装、音乐、舞蹈)一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项体育运动起源的地理因素分析、传播的方向和路径的寻求,以及该项体育运动影响的地域范围的探讨,都是颇具意义的体育地理研究范畴。
以中华武术为例,它起源于中国,其传播方式可以是面状扩散,即以文化起源点为中心的面状连续空间的传播;也可以是等级扩散,即由高级中心向低级中心在空间作跳跃式的间断传播。如武术在日本、朝鲜、东南亚、法国甚至是欧洲可以寻找到新的传播中心,进行次级中心为基础的连续性面状扩散。等级扩散和面状扩散是渗透进行的。此外,对于体育文化的传播还能进行空间模拟,确定其空间扩散模型。
4.2 体育活动的空间组织和最佳区位选择
随着体育的传播和运用,体育的空间组织也将出现,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可以沿袭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方理论进行研究。体育设施也有一个等级序列,某一项运动应有一个最小的人口限度,即门槛人口,如果高于这一人口数就将普遍存在。对于承办奥运会需要有严格的区位要求,世界上只能有为数不多的城市能够达到这一要求,而另一方面,娱乐性的足球比赛,在英国1英里见方就有90%的足球人口进行足球运动。美国的职业棒球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球队主场每年一般必须要吸引100万人次观众观战。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大城市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某一体育项目运动队的数量与城市规模有关。实际上,体育的等级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也存在等级的缺失。许多地方根据其规模,按照一般规律应该有相应的体育设施,但实际上却没有。如在广东一度曾有宏远、深圳、松日、太阳神、佛山等5个甲级俱乐部,而人口最多的河南只有建业一家甲级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的区位类型来看,存在着足球市场供给(俱乐部数量)与需求(球迷规模)在空间分布上的非均衡布局。有些拥有足够球迷的城市,由于没有俱乐部,常常迫不及待地需要吸引一个足球俱乐部将全部或部分比赛安排到当地,以满足区域内的足球城市需求。如广东韶关(1998赛季广州松日主场)、广西柳州(1999赛季宏远主场、2000赛季八一队主场)、河北石家庄(1999赛季八一主场)、四川绵阳(2000赛季全兴队部分主场)等。到足球场观看比赛越来越象到剧院看演出一样,成为了人们的日常消费。所以利益最大化理所当然成为体育俱乐部经营运作的主要原则,球队主场的迁移就是为了寻求更为理想的区位。
目前体育运动商业化日盛,体育作为康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传统的第三产业,而被称为第四产业。体育的产业化或经济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确定体育活动的区位时,也应与农业、工业;商业等产业一样,必须考虑利益最大化原则,如何选择最佳的体育活动区位,而使投入最小、产出最大,也是体育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如体育场馆的空间布局,是采取北京亚运场馆的分散式布局,还是采取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集中式布局,要考虑运动员村、城市居民区分布与场馆的交通便捷性,还要考虑城市土地的征用、城市各功能区的协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城市地理学的内容息息相关。
4.3 体育空间相互作用
作为一个结节点,体育空间区位产生各种形式的空间相互作用。这可以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种
体育空间相互作用是,体育场馆产生圈层影响,其影响大小受体育场所的规模、体育场馆提供服务的质量和介入体育活动的机会(频度)等因素制约。受体育影响最明显的一个圈层称为球迷区,运动队的数量及分布和球迷集中区是基本一致的。有些区域可能很小,只包括数十人,而一些与职业俱乐部相联系的球迷区可能有数以万计的拥护者。球迷区的核心是主场区位,球迷规模受到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生活在球迷区之内的人可以利用接近体育结节点的优势获得利益。生活在体育结节点影响的第二圈层内的人,更多的是以某一特定的体育项目为娱乐方式,而不能象第一圈层作任意选择。
体育空间各圈层的经济地理效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体育能够创造各种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当体育结节点为其周围的人们所厌恶时,产生的便是负影响圈层,体育迷也能制造一些体育污染,如一些噪音污染,甚至是体育骚乱,从而给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失。
另一种
体育空间相互作用是,一种对体育俱乐部完成其全部比赛赛程必须的空间位移。虽然交通费用在某一职业性的体育俱乐部中并不占太大的比例,但是尽量减少季节性的运动项目的交通开支确实是共同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体育联盟中的体育区域化(如美国NBA的分区赛),可以防止运动队的长距离迁移。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体育项目。
第三种
体育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是,体育雇员(职业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在其可能效力的各地方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体育职业化成熟的英国招募职业俱乐部的运动员,以及在美国大学里招募运动员明显存在距离衰减效应。运动员极有可能效力于其出生地附近的俱乐部,而不是舍近求远。足球运动员在俱乐部之间的转会是另外一种运动员的迁移方式。在我国由于运动员转会法规不健全,体育空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不强。
4.4 体育景观研究
体育景观是由纯自然的地理环境演化而来的,当体育运动在一定地理空间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一空间就可能出现或自然形成或人工促成的体育标志物(如水上运动基地或室内田径场),而成为一种暂时(或永久)的体育景观。
体育场所和人类活动的其它场所一样,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更加追求休闲娱乐和体格完美。在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体育绿色革命,以草地为场所的运动大量出现,如马术、足球等,被称为绿色体育随着人类驾驭地理环境能力的增强,相继出现了以海洋和湖泊为运动场所的蓝色体育(如冲浪、帆板、赛艇等),以及以雪山冰面为运动场所的白色体育(如冬奥会项目)。
十九世纪以前的体育景观以纯自然的为主,但是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开拓,自然的体育景观成分减少,地面变成了一种合成地毯,越来越多的体育景观以半自然和半人工的为主。尤其需要人为控制比赛的各种条件,以保证竞赛的公平竞争的原则下进行。
近代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使越来越多不同规模和性质的运动场馆遍布城乡,并且逐渐成为人类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环境。这种环境使运动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不同性质的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交流。如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以通过室内冰场开展各类冰上运动。
4.5 体育文化的区域差异
对于不同区域内不同自然和社会条件下不同的体育文化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特性的认识,是体育文化区域性的本质体现,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运动项目的区域性。如在阿尔卑斯山路附近的国家(瑞士、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等),雪上运动盛行且具有较高的运动水平;在具有辽阔海岸资源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海洋性气候国家,热衷于在驾驭风帆中展示人的智慧和力量。第二是体育迷分布的区域性。体育迷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是以一定的区域体育文化为背景的,如果没有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在巴西、意大利、英格兰就不会产生一批狂热的球迷;我国的成都、大连、北京等球迷集中区亦不例外。第三是运动技术风格的区域性。如我国篮球南方队以广东队为代表,其特点是小、快、灵,而北方队以辽宁为代表,凭借身材和体力,发挥内线进攻的优势。足球也有类似的情况。
此外,体育文化的区域性有时也表现在某一运动项目在某一特定的地理空间内的集中程度,我们可以用反映这一地区内该体育项目的高竞技水平和高普及率两方面的指标表示。对于体育地理来说,也很难确定体育的区域差异,但是如果运用区位商来确定哪些区域更强调何种体育项目是可行的。
5我国体育地理学研究的潜力和优势
目前,虽然国外体育地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缓慢的发展期,但是对于起步教晚的我国体育地理学研究来说,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才刚刚拉开序幕。显然,我国独特的国情,为我国体育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正是我国体育地理学研究的潜力和优势之所在。
从地理学角度开展体育研究
至少在以下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1.博大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我们从文化地理的角度追根求源。
2.多民族的人口结构需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扩散规律进行研究。
3.辽阔的地域空间为体育景观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4.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从区位论角度研究体育场馆的区位选择。
5.体育的职业化和产业化需要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干差万别,不同的地貌区和气候区有不同的主要体育运动形式,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制约,各地区不可能全面发良各项体育运动。因此,研究体育项目的设置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地理环境与体育项目的适应性评介,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491269.html
相关阅读:分析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