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近些来自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
天人舍一”
。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自效。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在中国大学里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
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是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
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等的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这些来,不知道是不是被外来的文化搞得弄不清方向了,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
在这些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
广州市近新建的建筑,有新电视塔,广州人昵称为“
小蛮腰”
,有大剧院被称为“
大磐石”
,还有十高层大楼叫“
水桶哥”
,这些建筑的造型都很有特色,却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这些高楼铜塔放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可以。从前广州的建筑是以岭南特色而著称的,广东的骑楼、岭南派的花园庭院……
广东的老建筑有开敞的平面,通透的空间,轻巧的造型以及高天窗,趟栊门,广式廊檐、门楣,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建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也出现了白天鹅宾馆的“
故乡水”
中庭,兰圃的深廊和白云山庄,从化温泉的内外庭园的结合,这些都是当时广州人引为骄傲而引领了中国的建筑新潮流的,而现在没有人提起了。据说广州还要建十几幢摩天大楼,更多的城市还在攀比着建筑的多、高、大、洋,比着新奇、怪异,殊不知要烧多少钱,要产生多少碳!而从深层次上说,这就是根本不管城市文化了。
(
选自阮仪三《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有删改)
1.
下列关于“
中国建筑”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和历史环境,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
B.
中国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无论北方还是江南,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和天井等,讲究有天有地。
C.
中国建筑很早就尊重自然,讲究“
天人合一”
,这与西方一直倡导的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是一致的。
D.
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传统技术和艺术精彩不该被遗忘,中国建筑中的优良传统应该得到回归。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中国木结构房屋能抵御地震灾害,与中国人造房于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具有减震功能密切相关。
B.
从中国的传统民居来看,中国人讲究个人的安居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不同于西方人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
C.
本文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主要因为现代中国建筑既缺少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又有被西方文化迷失了方向的可能。
D.
如今中国各地建造的新公房、居民小区、别墅群等虽然很先进、很科学,但是失去了传统的融洽的邻里关系。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
A.
城市建筑要有城市文化,广州改革开放初期和近的建筑就充分凸显了这一理念。
B.
北方的四舍院、江南的厅堂和上海的石库门都是中国的传统民居的代表。
C.
中国现在的许多建筑讲究新奇、怪异,却很少研究和运用木结构的技术。
D.
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建筑不仅要有个性特色,还要有传统风格或地方特点。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C
(“
一直”
错误,原文中说“
近些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
。)
2
、D
(“
虽然很先进、很科学”
语气肯定,与原文中的“
似乎很先进、很科学”
不符。)
3
、A
(“
广州近的建筑”
错误,原文中说:“
这些建筑的造型都很有特色,却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
自然就忽视了城市文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01015.html
相关阅读:《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的当代际遇》
《中国富豪与当代艺术的距离》阅读答案
《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阅读答案
《创造与模仿》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