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现反鸟类 渤海鸟 关节方式与现生鸟类相反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渤海鸟化石全长约35.7厘米,其头吻部短,上下颌都长有多枚牙齿,前后肢接近等长。沈阳师范大学供图

复原后的渤海鸟。 沈阳师范大学供图

近日,科学家在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了反鸟类的一个新属种??“渤海鸟”。“渤海鸟”的发现不仅进一步揭示了反鸟类的形态多样性,也澄清了许多此前对该类群形态特征的模糊认识。

近日,刚刚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古脊椎动物杂志》(JVP)发表了由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教授带领的古鸟类研究组关于“渤海鸟”的新发现。

该化石产于辽宁建昌早白垩世义县组,距今约1.25亿年,是“热河生物群”反鸟类的一个新属种,命名为“郭氏渤海鸟”。

反鸟类繁盛于白垩纪,是鸟类起源之后第一支成功地实现全球性辐射的类群,但与恐龙一起于白垩纪末期灭绝。反鸟类由于在肩胛骨与乌喙骨的关节方式上与现生鸟类相反,由英国学者C.A.Walker于1981年建立了一个反鸟亚纲;与包括所有现生鸟类在内的今鸟亚纲一起,构成了鸟类的两大善于飞行的进步类群。

据沈阳师范大学专家介绍,此次发现的“渤海鸟”化石保存精美,全长约35.7厘米,其头吻部短,上下颌都长有多枚牙齿,前后肢接近等长,具有长而弯曲的趾爪,这些被认为是以昆虫为食,营树栖生活鸟类的典型特征。在手部的演化上,“渤海鸟”表现为原始反鸟类和进步反鸟类中间的过渡类型。此外,“渤海鸟”也保存有多枚前肢飞羽印痕和两枚末端丢失的带状尾羽印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15291.html

相关阅读:非洲发现原始人化石填补人类进化史空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