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能说会道也莫言
胡殷红
①
莫言的责编拉着我第一次去见莫言,是他的小说《檀香刑》刚刚交到出版社。他虽名“
莫言”
,我却早已“
如雷贯耳”
。很早之前,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到北京,我们中国作协宴请他时,除了谈鲁迅外,他居然百里挑一地只赞美了莫言,而且特别“
精确”
地把莫言的短篇小说列入世界前五位。
②
莫言笑眯眯坐在我对面,长成那样不能怨他,头发稀疏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挺壮一老爷们儿在前额头上别个彩色发卡,他自己是免得头发阻碍视力,而置别人的视觉感受于不顾就是他的不对了。伸出手来握,在他几十的老手上,居然看到了儿童般的“
胖窝窝”
,翘起“
二郎腿”
,一只肉脚把旧皮鞋撑得鼓鼓囊囊。他的样子自由自在,可笑又可爱:烧包加得瑟。
③
莫言看我直勾勾地盯着他脑袋,憨态可掬地摸摸发卡,生怕我伸手把那劳什子扯下来,其实我也没那么勇。你想啊,挺著名的一个人物了,仍能保持身心的悠然自得,容易吗!聊到他的中短篇,尤其是说到《透明的红萝卜》,我慷慨地奉献了我能表达出的所有溢美之词。然后,不无遗憾地问他,看样子你以后就写长篇了?没想到,我只问一句,莫言回了我一堆:长中短什么都写,三匹马拉车。我总得从我熟悉的生活写起吧,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亲人都是我小说中的人物。高密东北乡是我的故乡,屋边的街、村口的树、流淌的河,身边熟悉的一切总在我脑子里转。写别的地方,我也写不像啊。只要写长篇我都回老家,触景才生情嘛。
④
莫言极狡猾地在媒体面前制造了一个不爱说话的“
谎言”
。其实,莫言嘴皮子利索得很,莫言“
名不符实”
。就说他在香港、韩国、日本的演说吧,那叫一个“
全球化”
,那叫一个得体,那叫一个轰动。莫言告诉我说,他的笔名是自己取的,是因为小时候动手打不过别人,就编顺口溜骂人,学校告到家里来,被爹娘合伙暴打过一顿。噢,莫言是记住了那次为多话而挨的打。开始写小说,就把名字里的一个“
谟”
字拆开用,想警示自己少说话。我们聊了一个中午,我挤兑他这著名作家抽的是假烟,戴的是假表,穿的也是假名牌,他这次回答倒简约了:可以省钱嘛。看来,别说见记者,他就是上电视,也是冬天大棉裤小棉袄,夏天布衬衫旧军裤,衣着审美水平相当凑合。
⑤30
前,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百孤独》对莫言的影响可谓“
巨大”
,但30
后,莫言读到了它的不足,这表明了莫言的进步。他觉得马尔克斯和他有共同的缺点:都把短篇的情节写到长篇里去了。所以,提到“
重复”
这个问题,莫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历数“
老马”
作品中的不足时,真能算倒背如流。
⑥
在《十月》杂志颁奖会上,莫言的《生死疲劳》拔了头筹。他把古典小说章回体做成小说标题,有人说他是“
旧瓶装新酒,故弄玄虚”
,可这个小伎俩确实是奏效了。尽管我也觉得莫言这么个写法,跟穿旗袍骑跑车似的。对此,莫言给了记者们一个非常合理的说法:我不是想创新出奇,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章回体的标题字数多,能全面地把这一章的内容概括出来,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我的小说怀念起中国古典文学。大家听听,想通过这个小标题就能让现代“
哄客”
们怀念古典文学,他也太会说辞了。但我确实认为,他让一个地主“
猪狗不如”
地“
千等一回”
,等着做牛、做驴、做猪、做狗、做猴,这种奇思妙想只有莫言那个大脑袋能想出来,看似写历史,又像写现实。这部作品中,有让人读来笑得喷饭、也让人想哭的语言艺术,不服不行。可以说,莫言的每部小说都是语言狂欢,感觉诡异,并且颇具庄子“
鲲鹏万里”
的想象力,细体味,含意都挺深的。正如他著文说他是在“
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
⑦
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他本人的经历、性格、气质、心理密切相关。莫言从小懦弱,家里穷,常受人欺负,胆子还小,别说杀鸡,连看杀鸡都不敢,但他的作品却总是“
杀气腾腾”
。这要按心理学家分析,那一定是他童“
印痕”
造成的,难怪他明明能说会道,又总要求自己“
莫言”
呢!
(选自《名人传记》)2009
第12
期,有删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17205.html
相关阅读:华君武《我的漫画生涯》阅读答案
《想起了费孝通》阅读答案
《巴金-不做欺世盗名的骗子》阅读答案
《翱翔在蓝天的试飞英雄??记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阅读答
《记和父亲的三次分离》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