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9
分)
最近,有位心理专家对500
名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人作了一个跟踪调查,发现85
%以上的人,从心理失衡、行为偏激,到心理恢复、奉献社会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和谐的调节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每个人来说,不仅要与自然融和,与社会群体“
和合”
,与单个行为人和睦,而且要与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和谐。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每个人的自我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肌体。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强调自然与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
和”
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含着和以处众、内和外顺等深刻的人生理念。“
谐”
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
构建和谐社会,就其层次而言有三个层面即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与自然和谐。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所有活动都需要通过人的感知来起作用。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对自我的认识与看法跟实际表现越一致,或者其基本需要的满足层次越协调,自我也就越和谐。这种和谐的指向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对自己,包括精神追求、需要层次、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等,能够保持一种和谐、和顺的状态。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对自我和谐却并不在意,甚至做得比较糟糕。有的对社会现象不见阳光,只看阴影,对任何事物横挑鼻子竖挑眼,牢骚满腹,自己把自己搞得心不平气不顺。还有的工作与休息、事业与生活、单位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不协调,甚至顾此失彼。如果每个人的心里充满了这样那样的冲突与不满,心理或生理就会失衡。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一般人身上,影响和伤害的是本人、家庭和周围的同志,如果出现在领导干部身上,就会影响其工作和决策,造成的危害就大了。
自我和谐也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一种态度。实现自我和谐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实现了这个过程,一个人就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
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调查表明,自我和谐调节能力强的人,心理恢复快并能克服偏激行为且乐于奉献社会。
B
.现实中的人自我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是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看社会只见阴影不见阳光。
C
.有了感知作用,一个人就能保持和谐、和顺的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D
.一个内心充满各种冲突与不满而心理或生理失衡的人,就会对社会和谐造成不利影响。
9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
.自我和谐与社会稳定
B
.自我和谐与和谐社会
C
.自我和谐与处世行事
D
.自我和谐与人生境界
10
.根据文意,就怎样实现自我和谐提出你的见解。(3
分)
参考答案:
8
.D
(A“
心理恢复快”“
乐于奉献社会”
:无中生有。B
根本原因是对自我的认识与看法跟实际表现不一致,或者其基本需要的满足层次不协调:避重就轻。C“
感知的作用”
不能形成后面的结果:强加因果。)
9
.B
(注意第二段关键句“
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每个人的自我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肌体”
。)
10
.(1
)遵循和而不同的处世行事准则,做到和以处众、内和外顺。(2
)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一种和谐、和顺的状态。(3
)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超越自我的勇气和能力。(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全面认识和理解他人与社会,自觉抵制诱惑,平衡自己的心态;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开阔心胸,以宽容之心待人处事;
敢于尝试不同的生活感受,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27540.html
相关阅读:“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阅读答案
周国平《东西方文化》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北京卷社科文阅读“《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附答案及解
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阅读答案
《本土“留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