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题。
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是突出其表面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所有发生突变的部分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突变最快。这令免疫系统跟不上步伐。
决不是所有的病毒抗原——
哪怕是所有RNA
病毒的抗原——
都突变得那么快。麻疹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其突变的其他部分在变,只有抗原岿然不动(最可能的原因是,免疫系统识别为麻疹病毒抗原的那部分所承担的功能是病毒自身不可或缺的,如果它的结构变了,麻疹病毒就无法存活)。因此,人只要患过一次麻疹,一般就可对其终身免疫。
然而,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却能在保持功能的前提下千变万化。它们的突变使其能避开免疫系统而未令病毒遭到破坏。事实上,它们突变得太快了,即使在一次流行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都经常在变。有时突变所导致的变化很小,使得免疫系统仍然能够识别它们并与之结合,从而轻易避免同种病毒的二次感染。但有时突变显著改变了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的形状,于是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它们。与旧结构完美结合的抗体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结构了。这种经常发生的现象被称为“
抗原漂移”
。
当抗原漂移出现时,病毒就能在人体获得立足点,即使那人的免疫系统已有了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显然,变化越大,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力就越低。为了理解“
抗原漂移”
的概念,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橄榄球运动员,身着白短裤、绿衬衣、镶有绿色V
字的白色头盔。免疫系统能识别这种运动服并攻击它。如果运动服稍作改变——
如在白短裤上加一条绿色条纹而其他不变,免疫系统还是能够毫不费力地识别出该病毒。但若运动服由绿衬衣白短裤变成了白衬衣绿短裤,免疫系统就没那么容易识别了。
抗原漂移引发流行病。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在33
间就出现了19
种不同的已鉴定的流行病——
平均每两就有一种以上。每一种仅在美国就造成了10000
至40000
的“
过量死亡”——
高于该疾病通常所导致的死亡数量。结果在美国,流感比任何其他传染病——
包括艾滋病(AIDS
)——
导致了更多人死亡。公共卫生专家监控了抗原漂移,并每调整流感疫苗以期与之同步。但他们却从未能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流感病毒是作为一个突变群存在的,即使他们预测到了突变的方向,总会有一部分病毒与众不同而躲过了疫苗和免疫系统。但是,因为医学领域其他新的发现,现在不管抗原漂移多严重,造成的流感有多致命,它也并不会再造成流感大爆发,不会造成如1889—1890
、1918—1919
、1957
和1968
时那样席卷世界的大流感。
6
.关于“
抗原漂移”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抗原漂移发生的原因是突变显著改变了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形状。
B
.抗原漂移是病毒入侵人体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
C
.抗原漂移出现时,如果人的免疫系统拥有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病毒就难以在人体获得立足点。
D
.抗原漂移引发的流行病,一次就会造成至少10000
人的死亡。
7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麻疹病毒的抗原之所以在其他部分都在突变的时候岿然不动,是因为它的结构一旦发生了变化,整个病毒就不能存活。
B
.流感病毒发生突变的程度与人体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力是成反比的,变化越小,免疫系统的应答效力就越高。
C
.人体免疫系统有时难以识别流感病毒,主要是因为病毒中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了颜色上的很大变化。
D
.一项研究发现, 美国在33
间共出现了19
种不同的流行病,从导致死亡的人数来看,流感是最致命的传染病。
8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患过一次流感的人,即使注射了疫苗也有可能再次感染,但是患过一次麻疹的人,却可以终身免疫。
B
.如果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了突变,那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无法识别它们,从而无法破坏病毒。
C
.公共卫生专家已监控了抗原漂移,所以他们很快就会预测流感病毒突变的方向并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
D
.如果出现了过去那种席卷世界的流感大爆发,那就可以确定在抗原漂移之外还存在其他的原因。
参考答案:
6
.B
(A
项“
和”
要改成“
或”
;C
项原文表述为“
病毒就能在人体获得立足点,即使那人的免疫系统已有了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
;D
项“
通常一次就会造成至少10000
人的死亡”
与原文中“
高于该疾病通常所导致的死亡数量”
矛盾,同时,这也只是美国的一组统计数据。)
7
.B
(A
项原文表述为“
最可能的原因是”
;C
项“
颜色上的很大变化”
有误;D
项原文表述的是“19
种不同的已鉴定的流行病”
。)
8
.D
(A
项原文讲的是“
一般就可对其终身免疫”
;B
项原文讲“
有时突变所导致的变化很小,使得免疫系统仍然能够识别它们并与之结合”
;C
项“
很快就会预测流感病毒突变的方向并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
在原文中没有根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27809.html
相关阅读:《自拍神器》阅读答案
《新部落时代的来临》阅读答案
《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发展与祀天之礼的起源》阅读答案
“噪音污染”阅读答案及考点解析
高中说明文阅读《雨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