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运用录音,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以活泼的图像和生动的文字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诱导他们饶有兴趣的走进数学王国,培养他们敏锐地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运用生活实例,领悟知识内涵

  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强调形象性.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严密的逻辑性,教师还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和感性化材料的辅助来展开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领悟所学知识的内涵.动手“做数学”,体验创造的乐趣

  “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困惑,自主进行旧知检索,新知探索的过程,学生不仅能触发思维的灵感,而且能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因而“做数学”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教学时,教师应相信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为他们创设“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出来。如在教七年级数学“几何体”部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体图像有了感性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的多。又如“正方体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因此,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寇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课堂上学习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自编生活习题,培养应用意识

  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调整教材,去重组教材,用更贴近,更熟悉的事例来编制习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一个极好的实践、思考、探究和交流的过程。

  四、开展数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开展数学活动,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过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陈金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29235.html

相关阅读:2016年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导数应用题型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