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在求新求变的阶段,渴望丰富多彩,欣赏标新立异,因此我们要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有新的尝试。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课堂教学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观
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学生对一门功课的学习,主要在于他是否能对该科感兴趣,数学更是如此。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数学课程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因此,教学设计要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让他们极具兴趣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建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愉快地掌握。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大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学生常常把球误认为圆,他们把皮球、元宵与硬币、井口等混为一谈,当然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面对这种现象,假设我们只是简单地指出错了,不利于学生认识的提高。我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先准备好一个乒乓球,当学生误解后,把它拿出来让学生观察,并说明圆是一种平面图形,而球则是一种“体”。为什么有把球误认为圆呢?学生思索着……我当着学生的面把乒乓球沿着接缝处分开,请大家观察乒乓球的横截面。他们明白了“球体的横截面是圆形”,这样激发学生兴趣,点燃起学生心中的火炬,引后搭桥引路,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进入新知识的花园。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交往互动,共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问题更具有重要的价值,中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不断创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敢于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一方面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有机会分享同学们的想法。
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豁然开朗。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人与人之间的学习更具有创造性。让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得到了发展。
如:学习了圆及有关概念、定理后,我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圆形纸片的圆心?”学生思考,四人小组并展开讨论,一段时间后开始汇报:“两次对折圆形纸片,折痕交点就是圆心。”对折一次圆形纸片,折痕的中点就是圆心。在圆上作一个圆周角等于900。这个圆周角所对的弦的中点就是圆心。在圆上任取三点A、B、C,连接AB、AC,作弦AB、弦CD的升起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即为圆心。这样在合作交流中充分表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动获取知识。
二、构建新型的课程观
教师不应只是“教教材”,应走向“用教材”,要积极挖掘教材的思想价值,综合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和知识的应用。如在讲“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化简8、18、—72、72、20.5、12,比较结果有什么新发现,四人一组讨论,在老师引导下回答出8、18、—72、72、20.5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它们被开方数相同,为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用类比法(也就是类同整式加减一样其实质合并同类项)得出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方法,讲范例后,开展四人一组比赛,展示他们的练习题,发现问题让学生解决,结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很好。
三、构建新型的学生发展观
不能将一个固定的目标加在每一个学生头上,要充分尊重个体,努力体现主体发展过程中的人文主义思想,面对“我会了”的挑战,应首先想到一个学习者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的反叛。在中学数学学习期间,学生在运算上时间占有一定比重,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所以要精心选择和组织练习题。在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必须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次数,练习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以便学生拾级而上。初学时的练习题侧重于对概念的理解,难度较小,可安排在课堂内演习。课外作业旨在消化和巩固新知识,有中等难度。便于后进生的学习。在复习阶段,要有计划地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难度较大些,要有综合性。练习题尽量选自课本,但先先练与后练,多练与少练则要反复斟酌,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凡属于普遍性的问题要建立知识卡,并在课堂是进行剖析,以求大面积纠正错误;凡属于学生创造性的解法,组织学生讨论,先由学生自己评价,然后老师分析总结。这就避免“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的现象。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薛巧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29238.html
相关阅读:2016年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导数应用题型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