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
刘绪源
有一春天,我因胃疾,成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透过窗口,看见远处屋顶上一大群白色的鸽子时不时地飞起来,在天空中一圈一圈地盘旋着,翱翔着。我的心常会有些空落,常有一种寂寞乃至荒凉的感觉。是因为鸽子的自由自在,反衬出了我的无奈?细想想又不全是如此。更重要的,大概是从鸽子们那种自然的永恒的充满韵律感的行动方式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与人生的短暂。尤其是,病情好好坏坏老不见转机时,每当黄昏来临,鸽群散尽,当天空由淡蓝变为深蓝,晚霞由暖色调转向冷色调,沉沉的暗夜终于一步一步地无可挽回地降临并不覆盖了整个大地时,病人的心,常常会在这种美丽而无望的变化中,悄悄地抽紧,过后又不知不觉地松下来,在冷寂中无力地睡去。
一天,也是在黄昏时看着鸽子盘旋,我忽然记起了一本著名的小说《牛虻》。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那位无比坚强的意大利革命者,却极其害怕看到黄昏落日。那是因为,他曾在起义失败后逃出境外,在异国受了致命的伤害,曾一天天孤独地在野外的黄昏落日中等死。后来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却怎么也不能承受旧日恐怖情绪的袭扰,偶见窗外的黄昏景色,他的脸就会变得惨白。但他并不从此走向畏怯,相反,他比过去更勇敢了。这似乎十分矛盾,小时读这本书时我最不能理解的也是这一点。我们从小被反复灌输进头脑里的英雄的概念,是不能有缺点和任何使之害怕的东西的。这位
"
牛虻
"
不仅那样地真实,而且那样地迷人,他在经历了死之绝望以后,竟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变成了更加义无反顾的英雄。
我当然不是英雄,却有一点是与那位异国的
"
牛虻
"
略有近似的
--
我在终于告别了医院和病床,告别了那扇曾无数次让我看到黄昏和鸽群的窗口之后,并没有变成小心翼翼的生命至上主义者,却变得更为超脱和勤奋了。我仿佛已经意识到自己极有限的生命力应该用在哪些地方,我的几本自己比较满意的书,差不多都是在那场大病之后写出来的。另外也有一点是与
"
牛虻
"
很不相同的,就是我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
人们是习惯于将人生的老比喻成黄昏的。我离那样的龄还很远。可是,较早地体验一下生命有可能渐渐离开自己时的心情,我想还是很有意义的。我从医院出来后,完成的第一个作品,是那本薄薄的《人生的滋味》。这是专门写给中学生看的。我当然知道,对于中学生来说,它显得老气横秋了;可我还是愿意为他们写这样的书。我觉得,即使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也不应该只生活在自己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们也应该有一点短暂的时间,想想未来,想想黄昏,体验一下人生的各种不同的风景。这会使他们紧张而喧闹的生活,变得更有滋味;也会使他们的性格,变得深刻而美丽。
不仅是黄昏,我以为,人甚至还应该体验沉沉的黑液。前不久,我和一群友坐船到一个南方沿海城市去开会,深夜,我们围站在甲板上,对着满天的星光,唱一支又一支我们所难以忘怀的老歌。我忽然记起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高龙巴》,其中写到一位老水手,孤独地坐在船头,唱了一整夜忧伤的歌
……
一种悠远苍凉的感觉顿时浸透了我的全身。我想:高龙巴的时代,海上曾飘过老水手的歌;今天则飘过了我们的歌;几百之后呢?一定又有新一代人的歌在海风中飘浮荡漾了。想到这些,我丝豪不觉得悲切凄凉,我只感到宇宙和自然的伟大;当然也想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同时,也就更感到了人生的珍贵和美丽。
.(
5
分)第一段中写道:
"
我的心常会有些空落,常有一种寂寞乃至荒凉的感觉。
"
(
1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
2
)从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4
分)第二至三段中写到了一个文学形象
"
牛虻
"
。
(
1
)第二段中
"
牛虻
"
的
"
真实
"
和
"
迷人
"
各指什么?
(
2
)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
"
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
"
?
.(
4
分)本文题为
"
黄昏
"
,却在最后一段写起了
"
黑夜
"
。对这样一种
"
跑题
"
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
5
分)在下列三道小题中任选一题,参考问题提示,对《黄昏》这篇散文作简要的赏析
(不超过
60
个字)(多选视为答题无效)
(
1
)对于
"
黄昏
"
,人们的惯常认识是: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简析《黄昏》主题的匠心。
(
2
)文章取材,常有
"
一草一木总关情
"
的感叹。简析《黄昏》选材的智慧。
(
3
)文章结构,常有
"
文似看山不喜平
"
的要求。简析《黄昏》布局的技巧。
1
.(
5
分)(
1
)
①
与鸽子相比,作者有一种失去自由的无奈;
②
与大自然的永恒、无限相比,作者感到了人生的短暂;
③
黄昏时分,作为病人,作者的心常会感到紧张、无望、冷寂。
[
评分标准,本题
2
分,每个要点
1
分。
]
(
2
)由鸽群、黄昏引发的不快感受写起,既与
"
黄昏
"
的文题相照应,又为后文回想
"
牛虻
"
而产生心理转变,变得
"
超脱和勤奋
"
、
"
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
"
奠定基础。
[
评分标准:本题
2
分。
"
与题目照应
"
和
"
与下文照应
"2
个要点各
1
分。
]
2
.(
4
分)(
1
)
①
"
真实
"
指
"
牛虻
"
虽为英雄,却有缺点,有恐惧情绪。
②
"
迷人
"
指
"
牛虻
"
经历了死之绝望以后,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变成了更加议无反顾的英雄(或:
"
牛虻
"
心中虽有所恐惧,但并不从此走向畏怯,而是比过去更勇敢。)
[
评分标准:本题
2
分,每小问
1
分。
]
(
2
分)黄昏的景色使自己更加珍惜生命,意识到自己极有限的生命力应该用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地方。
[
评分标准:本题
2
分。
"
珍惜生命
"
,
1
分;
"
生命有意义,有价值
"
,
1
分。
]
3
.(
4
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
跑题
"
。本文虽以
"
黄昏
"
为题,作者的主旨在于告诉人们,特别是轻的读者:我们要能够预感未来,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在不断的体验生活中追求深刻。因此,文章最后的体验黑夜,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
[
评分标准:本题
4
分。对主旨的概括,
2
分;结尾对主题的深化,
2
分。
]
4
.(
5
分)
[
评分标准:本题
5
分。观点正确,
2
分;结合作品合理分析,
3
分。
]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在命题的提示或限制下合理分析与阐述的能力。答题要点如下:(
1
)主题的匠心,主要表现为作者对黄昏所持观点的新鲜与深刻。中青预先体验黄昏甚至黑夜,严肃、深刻地体悟人生;黄昏是美丽的,它能促人珍惜生命,给人努力拼搏的力量;黄昏虽然短暂,却令人感到宇宙和自然的伟大,使人产生敬畏之心
……
凡是本文中不同于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这一惯常认识的那些新鲜感受、深刻感悟,任选一点,能自圆其说即可。
(
2
)选材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典型性、丰富性、新颖性上。本文的选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阅历材料,如生病、写书、夜航等;一类是阅读材料,如《牛虻》《高龙巴》等。以这些为
"
论据
"
,分析出上述三性中的任何一性,能自圆其说即可。
(
3
)布局的技巧,主要表现在
"
不平
"
上
+
作品结构反映了作者内心情绪的起伏。本文在结构布局上表现了一个思索者追求、释怀的过程。
"
压抑(病床感受)
--
超脱(回想
'
牛虻
'
)
--
品味(出院写书)
--
感恩(夜航放歌)
"
的布局安排,衔接紧凑,层层深入,使文章读来感觉思路清楚,不平淡乏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42274.html
相关阅读:筱敏散文《捕蝶者》阅读答案
《“这是你的战争!”》详细分析答案
《白发 冯骥才》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一生何求》有答案
《亦如我们误读秋风》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