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李存葆:永葆激情的吟唱》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记叙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李存葆:永葆激情的吟唱 张永恒 冬日的一个下午,踏着满地的落叶,记者采访了军旅作家、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存葆。 乡音未改,还是那一口浓浓的山东腔,一身军装带着军人的 李存葆:永葆激情的吟唱
张永恒
冬日的一个下午,踏着满地的落叶,记者采访了军旅作家、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存葆。
乡音未改,还是那一口浓浓的山东腔,一身军装带着军人的虎虎生气,虽过知天命并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但仍饱含激情,笔耕不辍,这就是当曾以《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而风靡一时的军旅作家李存葆,作家坦言近些改变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走上了文化大散文的写作,用作家自己的话说,这叫“变一种调子歌唱”。他创作的《我为捕虎者说》、《鲸殇》、《祖槐》、《沂蒙匪事》、《飘逝的绝唱》等作品相继获奖,并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问:您是从军人队伍里成长起来的作家,是怎样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的?
答:我刚当兵时学炮兵指挥专业,军里组织考核时,我得过计算兵第一名。一次团里举办通讯报道学习班,训练队决定让一位能写会画的高中生去。开学那天他生病了,队长就让我去。在学习班学了
4
天,我写了
3
篇小稿,发表了两篇———那时候发篇文章是很难的。从此团政治处便让我转行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高山下的花环》之前,就有近百万字的作品发表,单是诗歌就有
500
余首。当初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实在是太偶然了。
问:从您后来的作品来看,自《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以后,您基本上转向了散文创作,怎么看待这种转变?
答:我在部队文工团当过多编导,写过两个大话剧,本来我是喜欢编故事的,但现在我不大愿意编造了。有人说现在凡是人类能想到的事情都发生了,人们想不到的也发生了。当今的社会太复杂了,一般的小说很难概括。近距离看生活往往看不透,我就先写点历史方面的散文。这样写作能使我更自由一点,理智一点,过几回过头来编故事写小说,也许效果会好些。
其实写散文比写小说付出的精力更大。将没有呼吸没有知觉的汉字小方块,排列成稍大一点的方块,并鼓捣得活蹦乱跳,明智达理实在不易。假如后人选编今人的《古文观止》,如果当今哪位作家有一篇作品入选,那就很值得庆幸,如果能选上几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家了。写小说,每天能写六七千字,写散文每天最多只能写
2000
字。我的散文都是一句一句“抠”出来的。
问:读您的散文,感觉有一种特别鲜明的雄迈的军人气质、悲悯的入世情怀及对真的迷恋,塑造您散文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答:影响我作品气质的,我觉得主要是山东尚武、强悍的民风和我从军的经历,在《鲸殇》、《大河遗梦》、《祖槐》、《飘逝的绝唱》里,我都是饱含激情,用自己的良知和心灵的高度去写我的散文。因为散文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奢侈品,也不仅仅是一种花瓶式的点缀。散文贵在真诚,散文必须与小农经济生发出的乌托邦意识绝缘,散文应避开无病呻吟的痛苦状,也应远离那种甜得令人发腻的小布尔乔亚的矫情———我们的散文应该更贴近中国人的生活,也应该更关注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与种种困境。散文里应该有情感的浓度,哲学的深度,应该有作家的正义和良知。
问:作家的成名同时带来风格的定式,很多作家为着作品笔法更新、风格求变而感到苦恼,您是如何做到不断地在“毁我塑我”中求新求变的?
答:多读一些书,多寻找一些创作范本进行研究;多感受一些生活,让现实生活激活自己的思绪。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然“重说历史”就失去了意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的真理,一直为中国真正的文人所奉行,散文对作家的文字功力要求极高,一个作家要力求能操几种笔墨,不能只用一种调子唱歌。要求新求变,先练好基本功。但万变不离其宗,贯穿作品的,还应是创作的激情。
告别时,李存葆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算是对自己多创作心得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的勉励:“历史对文章的筛选极为苛刻。这种筛选愈是严酷,对真正的文学家则更具吸引力。也许我们倾毕生心力也难留下一篇为后人称道的文章,但我们仍会像苦行僧那样去跋涉,去探求,因为探求的过程也是美丽的。”
(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

11

28


8
版〕,有删改
)
19
.第一段和第二段在文章中各有什么作用?(
4
分)
20
.李存葆“变一种调子歌唱”指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
分)
21
.请结合原文,谈一下李存葆散文创作的精神内核。(
4
分)
22
.采访者的第四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都是谈创作的转变,两者有何不同?探究一下李存葆如何做到在“毁我塑我”中求新求变的?(
5
分)
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18
分)

19
.第一段交代了作者采访李存葆的时间。(
2
分)第二段作用是让读者了解李存葆的文学成就。(
2
分)
20
.第一问:从反映军旅生活的小说创作转变为文化大散文的写作。(
2
分)
第二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1
)不愿意编故事;(
2
)他认为小说难以概括当今复杂的社会;(
3
)写散文能使自己更自由一点,更理智一点,为将来写小说作准备。(
3
分)
21
.山东尚武、强悍的民风,从军经历;饱含激情;真诚;正义和良知。(
4
分)
22
.第一问:第二问谈创作体裁的转变,第四问是谈创作风格的转变。(
2
分)第二问:(
1
)多读书;(
2
)多感受生活;(
3
)练好文字功底,也就是练好基本功;(
4
)保持创作激情。(
3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48046.html

相关阅读:《一曲微茫度此生》阅读答案
《“留学教父”的华丽转身》阅读答案
《“孤傲”俞平伯》阅读答案及解析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身在屋檐下,还是不低头》阅读答案
陈染《能否与自己和解》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