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18
分)
东郡某人,以
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
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
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
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
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
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径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
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
”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
属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
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
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
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1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期
大青死
期:满
B
.二青亦渺
渺:渺小
C
.荷
去教之旋折
荷:担、扛
D
.祝
而纵之
祝:祷告
1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东郡某人,以
弄蛇为业
勿扰行人,以
犯天谴
B
.与二青无少异,因
名之小青
因
与交首吐舌
C
.而
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且怒而
仇焉者
D
.蛇人乃
祝小青曰
乃
恋恋有故人之意
1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因为以前也出现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
B
.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这两条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
C
.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从此它们不要再惊扰行人,消失在山林中。
D
.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而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
14
.用“/”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
分)
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1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
)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
(2
)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参考答案:
11
.
B
【解析】
渺:无影无踪。
12
.
B
【解析】
B
项因,于是;A
项,凭借/
以致;C
项,但是,却,表转折关系/
表并列关系;D
项,竟然/
于是。
13
.
D
【解析】
A
,以前出现过的不是二青自己跑掉后的,而是耍蛇人有意为之;B
,耍蛇人是因为二青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舍不得丢弃二青;C
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是恰巧路过而不是听说后有意去做。
14
.
蛇/
蠢然一物耳/
乃恋恋有故人之意/
且其从谏也如转圆/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
以十把臂之交/
数世蒙恩之主/
转恩之主/
转思下井复投石焉/
又不然则药石相投/
悍然不顾/
且怒而仇焉者/
不且出斯蛇下哉
15
.
(1
)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
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
(2
)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选餐一样。
【解析】关键词:以……
为……
,逝,小侣,荐,哺,让。句式:省略句,反问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79513.html
相关阅读:“吴起者,卫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阅读答案
司马迁《鸿门宴》节选阅读答案
《墨竹赋》阅读答案
《元顺,字子和》阅读答案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