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
于敏院士:出国留学不要等到老了才落叶归根
少于敏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在那个内乱外侮的国土上,尽管自己不能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驰骋沙场,但他相信,总会有诸葛亮、岳飞式的盖世英雄出现,能够荡寇平虏,重振河山。于敏怎么也想不到,半个世纪后,自己会成为这样的“
盖世英雄”
。
1945
高中毕业后,于敏考取了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但他发现强调动手能力的工科,并不适合“
心灵手不巧”
的他。沉静好思的性格使他更倾心于理科,他喜欢并选修了理论物理,并最终弃工从理,转至理学院物理系。
1951
研究生毕业后,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于敏的研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
1962
,在原子核理论中创立了集体运动模型的丹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
玻尔亲自邀请他去哥本哈根,于敏婉谢。与同时期从事核武器研制的大多数同仁不同,于敏不曾出国留学或进修。于敏那时却不曾踏出国门一步,他对此有些许遗憾。“
如果生在现在,重新上大学,我当然会留学。”
他说,“
土专家”
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
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
,而且“
不要到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
1960
12
月,我国作出部署,由核武器研究院集中攻关,突破原子弹,同时,原子能研究所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
1
月12
日
轻核理论组”
,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于敏感到很突然,甚至有些不解。他内向沉默,喜欢做基础理论研究,不喜欢搞应用研究,自认为不适宜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而且,他当时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
不过,于敏没有犹豫,因为他忘不了“
童亡国奴的屈辱生活”
带给他的惨痛记忆,他忘不了少时代的那个关于“
盖世英雄”
的信念。
“
这次改变决定了我的一生。”
于敏说,“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于敏的身影在这条道路上渐行渐远,消失于公众的视野。他的夫人孙玉芹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二十多后才恍然,“
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
1960
到1965
初,“
轻核理论组”
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作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产生了六十多篇论文,但均作为秘密文件保存。
1965
9
月底,于敏率领研究人员赶在国庆节前夕奔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利用该所假期间空出的J501
计算机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优化设计。
同10
月下旬,于敏为上海研究人员作了“
氢弹原理设想”
系列学术报告,提出了两级氢弹的原理和构形的设想,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在上海的近百个日夜,于敏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初级到能量传输到氢弹次级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
氢弹原理一突破,大家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就造出氢弹。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接下来的一,于敏他们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
12
月28
日
但在试验现场的于敏,看着蘑菇云翻滚而上,仍不觉得圆满,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脱口而出:“
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
氢弹之父”
称呼,于敏并不接受。“
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
父亲’
。”
他说。
(选自2015
1
月11
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少于敏有一个执着的信念要成为诸葛亮、岳飞式的盖世英雄,荡寇平虏,重振河山,半个世纪后,他真的成为这样的“
盖世英雄”
。
B
.1951
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因此可以说于敏的研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C
.于敏说“
如果生在现在,重新上大学,我当然会留学。”
话语中有些许遗憾,因为他认为“
土专家”
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
D
.
12
月28
日
E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
氢弹之父”
称呼,于敏并不接受,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氢弹的“
父亲”
之一。
(2
)于敏被称为“
中国氢弹之父”
,请概括于敏在中国氢弹研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6
分)
(3
)于敏说“
这次改变决定了我的一生”
,改变对人的一生很重要,请概括于敏一生中的改变,并分析他改变的原因。(6
分)
(4
)于敏被称为“
中国氢弹之父”
,1982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获得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较高的声望,在这些成绩和声望的背后定有美好的品质作支撑,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87936.html
相关阅读:《徐冬冬:隐者归来》阅读及答案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阅读及答案
《生化学家邹承鲁》阅读答案
《梅汝? 孤寂的大法袍》阅读答案
《绝密30“于敏”被雪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