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师的责任则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意识和观察能力,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建构能力,具有以数学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欣赏数学之美、创造数学之美的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
一、用智力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探索愿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隹状态,促使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的迫切愿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良好状态中?我在教学中经常用智力游戏来刺激学生进行探索、创新。
在上中心对称图形的应用时,我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两人在一张圆桌上一人一颗的摆棋子,谁没地方摆了谁就输。你认为,是先摆者赢,还是后摆者能赢?试一试,告诉我。这时学生表现出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有的一人扮演两种角色;有的两人对战;有的观看但时不时的伸手去拿棋子,说这样不行,要那样摆,也有人静观其变,暗中思考……在同学们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中,有人兴奋喊起来:“老师,我知道了,先摆者一定赢!”“我先摆在圆心,然后不管对方摆在什么位子,我只要摆在他这颗棋子关于圆心对称的地方就可以了。只要他有地方摆,我就有地方摆,最后肯定我赢!”在充分肯定这位学生的探索精神时,又问:哪位同学能说说,他应用我们数学上的什么知识点?还有哪些图形具备这种特征?刚才的圆桌改成别的图形的时候这个战术还适用吗?……。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好奇、猜想,为了让学生学习兴趣在好奇与猜想中发展下去,成为持续的恒久的探索、钻研能力,过去我们提倡的是“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如何去“渔”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去“渔”。要鼓励他们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模式,突破直觉的障碍,大胆提出新颖的见解,真正启动创意思维。
以游戏形式出现,寓教于乐,既有利于学生内化新知,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能力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会最大限度地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教师应考虑通过有效的引导去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探索。
二、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创新
现代数学的进展要求数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上,要重视所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所以,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和安排上应该尽力科学合理地延伸到课堂以外的领域,达到延续学习、终身探索的目的。
在讲解有关利率问题的应用题时,我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1)让学生调查银行的存款利率;
(2)算出a元本钱存款6年,怎样的存款方式法获得的利息最多?
学生众说纷纭:除了常规的计算方法外,有的提出可以买债券或存教育储蓄这样不用交利息税;有的说可以按公积金贷款的利率借给家里买房,这样我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息,家里也少付贷款利息;还有人说可以换成欧元,因为欧元的存款利率比人民币高的多。6年后再换回来……不得不承认有些同学的答案超出教师预先的设定,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设置适宜的障碍,去引导学生探索、创新。对疑难问题产生积极思维。)
作为老师我趁热打铁地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3)若中途要提前支取怎么办?(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利率计息的)。
(4)如果考虑利率上调或下调的因素,你有对策吗?(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往往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高收益也有高风险)。
(5)你能根据上述问题编写应用题吗?等等……通过将习题变式、改造,加入不同的情境和条件,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关系、转换规律,融会贯通,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者的自豪感。
“创设美丽图案”、“乘出租车旅游选择什么方式”、“电话费交费计算”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安排,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产生在课后,既保证了学习的延续,又能提高学习效率,更提高了学生在课外探求新的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于每一个教师的神圣使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经常地选择一些典型数学知识或问题,通过创设探究情境,促进智力探索,形成创新理念和创造氛围。让学生主动去探求数学真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的毅力,从而真正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让数学课堂充满探索、创新的气息;为数学教学添上绚丽的一笔。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孟凡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90353.html
相关阅读:2016年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技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