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数学有趣起来?维尔斯拉斯说:“不带点诗人味的数学家,绝不是一个完美的数学家。数学家就像一位恋爱中的人,为了数学他可以赴汤蹈火、一往无前。”他把对数学的挚爱推向了极致。因此说,数学枯燥无疑于站在花园外说花儿都不好看。我们的数学教学一上课往往是先推导或直接出示公式,讲例题,做练习,然后布置课后作业。这种不变的程式和乏味的学习,没有应用,没有情节,怎么能吊起学生的胃口?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盲目赶进度,讲得多,练得少,独立思考得少,交流得少,有的基本概念刚讲完,马上引入中、高考题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大都感觉太难、太苦、太累,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多学生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
面对这种状况,怎样改革数学教学,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渗透隐性目标教育
1.数学应用价值教育
谈到数学的作用,华罗庚这样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有数学的重大贡献。”杨乐认为:“数学是一种工具,它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计算机、经济、金融、管理甚至文科方面产生影响,能培养人的思维、创新、分析、计算、归纳和推理能力。”数学的落后,将影响一个国家长久的竞争力。张奠宙对数学的作用十分肯定:“高技术在本质上都是数学。”数学作为科学之母,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人类更加离不开数学。一种工作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是精确的和高效的。数学之于个人成材也是极为有益的。搞软件出了名的求伯君在大学时代就是个数学天才,没有数学做支撑,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2.数学审美教育
不少科学家谈到了科学美的问题。数学也有美,诸如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和谐美。美学境界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法国菲尔茨奖得主洛朗·拉佛阁说:“在数学中找到了同文学一样吸引我的东西,那就是美,数学的幽深严谨使我着迷。”正是这种美吸引着他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3.数学精神教育
要用数学家的事迹和精神启发和激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数学课本中,尤其是高中课本中,有很多用数学家命名的定理和很多关于数学家的注释,教师可以借题发挥,把数学家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把数学家评传引荐给学生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主要贡献、精神品格,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使学生从中汲取向上的动力,为其成长和发展树立目标。阿基米德就是这样的典范,敌人的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仍从容镇定,要求把画在地上的几何题做完。陈景润走路时都在思考数学问题,以致头碰到电线杆上。数学家的这种献身精神对学生的感染力是很大的,对学生投身数学的影响是极为有益的。
二、创新学习方式,将数学学习情境化、生活化、形象化
1.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如讨论三个平面可以将空间分成几个部分的问题,不妨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个西瓜,要求只切三刀,将瓜切成七块,而最后吃出八块皮,怎样做?这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热烈地讨论着,连比带划,一会儿结论就出来了。进一步提问:“三刀还可以切成几块?”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待结论出来后,再问:三个平面可以将空间分成几部分?学生又很快做出了答复。引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完成教学任务,这不正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吗?
2.化抽象为形象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空对空地讲,学生很难理解,如采取形象化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比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圆周率,先给学生讲个故事:有个老先生,让学生背圆周率前二十位,背不过要挨板子,布置完后便到山上寺里找老友喝酒去了。回来一检查,都没背过,结果学生们挨了板子。安排继续背,先生又喝酒去了,再一次检查,竟然都背过了。原来一个学生编了一首打油诗: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杀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留尔留。那个地方的方言恰好是3.1415926535897932384626的谐音。故事讲完了,学生也背过了。这就是形象化的妙处。
3.多与生活实际挂钩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比皆是:数学里的黄金分割,造就了无数美丽的建筑和艺术,比如维纳斯、蒙娜丽莎;无限不循环小数造就了奇幻的金字塔;上海地铁的运行规则是加拿大数学家成功运用数学运筹理论的结果;数学家张庆恭提出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在短时间内调运大批人员、物资到位,效率惊人,靠的是他们成功运用了数学中的统筹学和优化技术;我国当年研制原子弹,实验次数仅为西方国家的1/10,从原子弹到氢弹,仅用两年多时间,重要原因就是有许多优秀数学家的参与。今年的高考题就涉及到汽车总量控制问题、上网概率问题、国内生产总值的推算、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等,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这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极为有益的。
总之,通过上述“四教”、“三化”的努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探究的动力,是成功的前提。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好它难道还是困难的吗?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姜子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90364.html
相关阅读:2015-2016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五大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