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山
伴随周汝昌成长的月不是军阀混战,就是外寇入侵。生于乱世又为一介村童,周汝昌竟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他从小就醉心文学艺术,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只字,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对得到的任何一本书更是精读细敲如嘬骨髓,写读后感、找错字……
蝇头小字将书眉空白处填个严严实实。
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搁浅。1947
,他才又经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似《文赋》这等涵盖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这正值燕大开办中文系研究院,周汝
自谦不是书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
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遂平生作书多行草,其“
横逸飞动、笔笔不苟、使转敷畅、作草如真”
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以势明法合意美之笔、英风俊骨之墨神采焕然。他曾多次慨叹,自己用于研究《兰亭序》和书法的工夫一点儿不比《红楼梦》少,研究成果受到启功、徐邦达、王学仲三大鉴定书家的肯定。
本已在书法、翻译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周汝昌,怎么又步入了“
研红”
道路?原来,周汝昌少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促其真正步入“
研红”
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
1947
,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来的一函,说他新近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之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兴奋之下,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并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之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1953
9
月,已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的周汝昌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这部洋洋洒洒40
万言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
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自此,周汝昌一路研红至今已整63
载,出版涉及红学研究各个层面的专著47
部。
然而,周汝昌是在怎样一种身体状况下完成那一部接一部的鸿篇巨著呢?恐怕就鲜有人知了。从青时双耳就逐渐失聪的他,戴着助听器还得别人在耳边高声吐字,左眼因视网膜脱落1975
就已失明,右眼则需靠两个高倍放大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所以他已无法将字写在稿纸的方格内,而是在比一般标准稿纸大一倍的“
稿纸”
背面任意书写,那似红枣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圆桌上诞生。没过几,手稿上的字已经大过核桃,而且常常串行重叠,只有多做助手的女儿伦玲认得,将其在电脑上敲出存储。至近3
来,周汝昌右目仅存的那一丝视力也不复存在,盲写都成困难的他,继而改成了口述,女儿伦玲一个人忙不过来,独子建临提前退休加入进来协助姐姐专事录音记录……
一身布衣的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
我喜欢‘
国货’
,喜欢民族节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
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
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
地·
人·
我》中这样写道。
“
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
周汝昌作的这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
.本文通过记述周汝昌的学术生涯,突出了他在学术研究上的辉煌成就,也表现出他精研学问、痴迷红学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B
.周汝昌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喜欢“
国货”
和民族风俗、建筑、音乐等,而有些人因此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C
.尽管生于乱世,但周汝昌自幼好学,醉心文学艺术,勤于精读细敲,他日后取得的卓越成就与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不无关系。
D
.周汝昌毕生致力于欧楷笔法、唐人写经、右军《兰亭》,并创立了周体法书,他的很多书法研究成果受到鉴定书家的肯定。
E
.由于四兄周祜昌的指点,周汝昌在燕大图书馆发现了《咏芹诗》,并撰写文章发表,支持胡适的说法,受到了胡适的赏识。
(2
)周汝昌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说明。(6
分)
(3
)周汝昌步入“
研红”
道路,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
分)
(4
)周汝昌被称为“
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
、当代“
红学泰斗”
。为什么他能在红学研究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
.(25
分)
(1
)答A
给3
分,答C
给2
分,答D
给1
分,答B
、E
不给分。(5
分。多选不给分。D
项“
毕生致力于”
有争议,由原文第三段可知。B
项“
有些人因此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不准确。将可能性当作必然性,把自己的主观推断当作客观事实,原文是“
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 E
项“
支持胡适的说法,受到了胡适的赏识”
无中生有,原文第五段没有这样说,“
由于四兄周祜昌的指点”
也不太准确,原文是“
四兄周祜昌嘱周汝昌查证”
。)
(2
)①
翻译方面:把《文赋》《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把《西风颂》以《离骚》文体译成中文。②
书法方面:创立周体法书,研究成果受鉴定书家的肯定。③
红学方面:《红楼梦新证》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47
部。(6
分。每点2
分,概括1
分,举例说明1
分。照抄原文没有概括的视情况扣1—2
分。若有学生答案概括出“
古典文学或诗词方面”
,并举出最后一段的诗来说明,可给1
分。)
(3
)①
母亲的影响,常听母亲讲《红楼梦》故事,看到古本《石头记》;②
胡适的影响。对胡适考证文章的查证让他兴奋,胡适与他书信交往;③
对中华文化的喜爱,《红楼梦》是中华文明的真命脉。(6
分。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注意第四自然段的提示能找到前两点原因,而第三点要特别关注八、九自然段中周汝昌的自我解说。)
(4
)①
个人的禀赋: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②
他人的帮助:得到了解或研究红学的母亲、兄长及胡适的帮助。③
执著的态度:对红学研究的专注、痴迷,甘受挫辱,失聪失明却坚持研究。④
深厚的学识:在书法、诗词等中华文化上有精深造诣,奠定研究红学基础。(8
分,每答出一点给2
分,给满8
分为止;答案中前面的角度概括没有答出不扣分,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答案,若在文本中有依据,也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96108.html
相关阅读:张莉《精神救助》阅读答案
《关山月??民族气节传千秋》阅读答案
《生化学家邹承鲁》阅读答案
全国高考(江西卷)语文阅读《平常的沈从文》
《有个搞笑的大师叫启功(节选)》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