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阳
那天,对门的马家格外热闹。阵阵欢声笑语穿过墙壁,飘进了老冯的耳朵。不年不节的,这是咋啦?正疑惑着,传来了敲门声。开
门,见是马婶,手里还端着一碗刚出锅的水饺。马婶仰起幸福的溢满了皱纹的脸,一边将碗递到老冯的手上一边说:“老冯啊,孩子们都来给我过节了!”“什么节?”“母亲节,现在都时兴过洋节了。听说下个月的第三个周日是父亲节,你家儿子和闺女也会来给你过的!”“那是,那是!”老冯连连点头应承。
老冯去翻日历。果然,今天的日历上赫然印着“母亲节”三个大红字。老冯再往后翻,在下个月的第三个周日真的看到了“父亲节”同样鲜红的三个字。老冯小心地将这页日历折了起来,心里开始计算离过节还有多少天。老冯信心十足地想,马婶的孩子能给马婶过母亲节,自己的孩子也一定会给自己过父亲节。
老冯所以信心满满,不是没有道理的。妻去世时,女儿才5
岁,儿子更小,3
岁。老冯怕俩孩子受后妈的气,坚持不再续弦。如今,一双儿女不仅早就大学毕业了,还都结婚生子了。一想到这些,老冯的心就像装满了蜜的罐子。尽管已过花甲之年,尽管过着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可老冯从来没后悔过。
老冯也是有血有肉的男人,孩子小的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即便有人给他说媒,即便心里有了活动气儿也不敢应承。后来,俩孩子都上大学,日子也越过越宽裕,加上老冯为人厚道,主动追他的女人何止仨俩呀。可老冯还是狠着心,把泛起的心思压下了。即便如此,老冯还是有人惦记着,对门的马婶就是其中一位。
老冯与马婶是老邻居,马叔十多年前就去世了。平时,马婶也明里暗里没少对老冯表露过她的心思。岁月的沧桑也并没有完全抹去马婶年轻时的靓丽,老冯的心曾产生过阵阵涟漪。可老冯最终还是让理智战胜了冲动。他想的是,如果娶了后老伴儿,就等于给自己和儿女间砌了一道墙,孩子们还能同自己像以往那样贴心吗?
离父亲节越来越近了,孩子也曾来过几次。可是,老冯巴望的话,就是没从孩子的嘴里听到一个字。老冯也张了几次口,可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老冯自尊心强,在孩子面前也这样,他想,给自己过节,哪能自己提呢!
明天就是父亲节了,孩子也该有个安排了吧。老冯一直守在电话旁,生怕孩子来电话,自己接不到。可是,电话响了几次,都不是孩子来的。直到晚上十点了,为了怕深更半夜骚扰电话惊了觉,犯失眠,拔电话线时,老冯还在猜着,一定是俩孩子偷偷合计好了,想明天给自己个惊喜。
第二天,老冯草草地吃过早饭,去了超市。老冯知道,孩子习惯上午来,吃过午饭就回去。逢年过节,孩子都主张去酒店。老冯不愿意,去酒店少说也得花几百块,太浪费了。老冯昨晚就想好了,今天就学马婶过母亲节的办法,在家吃。
忙活了一上午,看着摆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老冯欣慰极了,这可全是自己的手艺,色香味都没得挑,就等孩子来品尝了。
看看墙上钟,过了12
点了,咋还没来?准又是堵车了,现在满街都是私家车,开车都不如走路快,没办法!老冯解下围裙,坐在沙发上,眼睛看着电视,耳朵却听着楼道的动静。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又忙活了一上午,难免疲倦,老冯在沙发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朦胧中,发现女儿来了。还悄悄地拿起一条毛巾被给自己盖上了。女儿就是心细,自己正感觉有点凉。老冯问:“你丈夫和孩子咋没来?”女儿答:“一会就到了,他们去给您老买礼物去了。”老冯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可嘴上却说:“买啥?浪费!”说着就要起来。女儿将老冯重又按躺在沙发上。见老冯没枕枕头,便将老冯的头轻轻地放到自己的大腿上。自打女儿过了8
岁,连手老冯都没碰过,老冯的想法是,虽说是自己的孩子,毕竟是个女孩子。如今居然躺在女儿的大腿上,这让老冯觉得很不自然,便挣扎着要起来。女儿索性将老冯抱在了怀里,说:“爸爸,您将我和弟弟养大,其中的辛酸女儿是知道的。今天是父亲节,女儿无以报答,就让女儿抱抱您好吗!”女儿的话让老冯好感动好感动,难得女儿这份孝心!女儿的拥抱是那样温暖,老冯想,即便死去也不枉活这一生了。
一阵敲门声将老冯惊醒了。老冯发现自己背靠着沙发枕。环顾四周,一滴泪从眼角滚落下来。老冯赶紧将泪水抹掉,起身开门,见是马婶。马婶笑眯眯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听你家没动静,就猜孩子一定是晚上来,趁热把饺子吃了吧。”在老冯接碗的空儿,马婶又嘱咐了一句:“晚上可别多喝酒,身子骨要紧!”“那是,那是!”在转身关上门后,老冯又一大滴眼泪滴到了饺子上……
(原载《微型小说选刊》2015
年第7
期,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小说开篇描写马婶家的热闹场景,与下文老冯儿女没来给他过父亲节形成对比,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
.小说两次写到老冯应承马婶的话“那是,那是!”,都表现了老冯对孩子会回来给自己过父亲节的自信心理。
C
.小说综合运用了心理、动作、外貌、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使老冯这个形象形神兼备,富有立体感。
D
.马婶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她的出现非常重要。故事因她而起,又由她而结束,她起了线索作用。
E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一直守在电话旁”、“眼睛看着电视,耳朵却听着楼道里的动静”就细腻表达了老冯急切盼望儿女回来的心情。
(2
)小说中的老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6
分)
(3
)小说结尾老冯两次落泪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
)小说标题是“女儿的拥抱”,但在倒数第二段才涉及老冯梦见女儿的拥抱,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意图?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1.
(1
)(5
分)选E
项得3
分,选A
项得2
分,选C
项得1
分,选BD
项不得分。(B
项“都”错,小说最后一段中的回答突出了老冯自尊心很强的特点。C
项没有外貌描写。D
项“她起了线索作用”错。)
(2
)(6
分)①疼爱孩子。妻子去世后,怕孩子年幼受后妈的气,坚持不再续弦。②孤独寂寞。儿女成家后,老冯独自生活,希望儿女能像马婶家孩子一样回家给他过父亲节。③自尊心强。父亲节快到时,几次想提醒孩子,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下去了。
④
生活节俭。逢年过节,孩子都主张去酒店,老冯不同意,怕花钱。(答3
点6
分)
(3
)(6
分)①老冯第一次落泪是因为醒后发觉只是梦境一场,女儿并没有来看他,他感到非常伤心和失望。②第二次落泪是因为马婶知道老冯儿女没来,给他送饺子并嘱咐他不要多喝酒,他为她的关心和理解而感动流泪。③两次落泪,反映出老冯心情的一冷一暖,突出了要感恩父母、多关爱空巢老人的主题。(每点2
分)
(4
)
(8
分)
①从情节上看,
小说前面写老冯翻日历计算父亲节的日子,父亲节那天他早早在家准备丰盛午餐,做好饭后又焦急地等孩子们回来吃饭等情节,为后文老冯做梦女儿拥抱自己做了铺垫。(2
分)
②从表现人物心理上看,老冯为过父亲节做的种种准备,均表现了老冯对儿女回家的渴望和自信,而老冯做梦女儿回家拥抱自己则把这种心理推向了高潮。(
2
分)③从表达效果看,用老冯梦前的渴望、自信和梦中女儿拥抱自己时感到的温暖、感动,与梦醒发觉女儿并未归来的伤心、失望形成强烈对比,(
2
分)从而揭示了主题。(
1
分)
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构思巧妙。(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597543.html
相关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对话》附答案
汪曾祺小说阅读《七里茶坊(节选)》附答案
《回味你的酒气》阅读答案
《报复 雨果?克里兹》阅读答案及解析
白旭初《寄钱》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