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创新思维能力强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学数学时,我们不应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途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发古人所未发,明今人之未明”。要在重视传授前人积累的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倡导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创造性地运用,以培养学生的适应性、独创性、灵活性、坚韧性、参与性和预见性。要善于促进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深知学生的主体性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主体在参与活动中自我创造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教师能为学生创造施展才能的实践机会,并打破学生脑中“惟书惟上”的旧观念,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书本,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充满自信和探索精神的学习主人。

  一、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推陈出新训练法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性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性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生疑提问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固定的思考模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性。这也标志着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

  训练方法是:首先,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其次,每当遇到做题中的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5.集思广益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一个组织起来的团体中,借助思维大家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果的形成,还具有潜在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能的作用。因为,当一些富有个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点不同,发表的意见也不同,这样集众所长的做法有利于学生的集思广益。

  二我们深知,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联想,很难形成创造性思维

  因此,要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养成积极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氛围,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只有构建课堂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明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实施全员参与的合作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它们的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创造这种氛围还应当努力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景,把学生带入情景,启发他们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求知、探索、创新。有了这种氛围,教师能够组织不同观点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能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具有竞争性的行之有效的创造性活动。

  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一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三、教师应善于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法

  如:提出自相矛盾的问题,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的“矛盾设疑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的“激励发现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指出问题本质,指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变式疏导法”;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培养其在特殊情况下另辟蹊径的“反思法”等等。

  四、创新素质培养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改造和发展

  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它发端于问题,行进于问题,终止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的强烈愿望,是创造性教学的前提。正是由于问题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发展其创造性人格。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改变观念和行为,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学真正达到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王艳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00152.html

相关阅读: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