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鑫森
这一群上了年纪的虫友常常聚会的地方,是关圣殿旁的“
常乐居”
小茶馆。
这小茶馆有年月了,旧式砖木结构,两层楼,门脸不大。但横匾和门联却是名人书写和镌刻的。联语云:“
常以知足为乐;乐因荣辱如常。”
小茶馆似乎力拒“
时尚”
,盛夏不用空调不用电扇,用的是旧时代店铺常见的“
布扇”
,带轴的横幅厚帆布悬挂半空,一绳系轴,由人手拉着来回晃动生风。冬天只在一楼的厅堂正中央生一炉炭火,热力四射,畏寒的坐一楼,喜欢凉润的上二楼去。
老板叫常青松,五十多岁,脸上总浮着热情的笑。
还有七八天,就要过春节了。虫友们围坐在二楼临窗的八仙桌边。桌子中间,相挨相靠的是几只鸣虫葫芦,里面蓄的是蝈蝈。
“
多少日子没见蟀爷了,想他哩。”
“
若是蟀爷在,他的蟋蟀叫得最有灵性。”
蟀爷应邀到青海“
西北京剧团”
协助排戏去了,入秋后走的,一眨眼就快半年了。
蟀爷是虫友们为他起的尊号。他叫武长林,是京剧团“
郝(寿臣)派”
名净(花脸),扮相、唱功、做功都有过人之处,可说是名震江南。六十岁时,他坚决要求退休,为的是年轻人已经脱颖而出了,得让他们有更多更重的戏份,他不能老挡在前面,应该高高兴兴地让道。
蟀爷业余喜欢玩虫,但情有独钟的是蟋蟀。他觉得能从蟋蟀高低、粗细、长短的叫声里,听出花脸唱腔韵味。夏虫、秋虫都好养,养冬虫不容易。蟀爷擅长养过冬的蟋蟀,既可磨砺自己的耐性,又能体现自己的智力,故而乐此不疲。
蟋蟀是夜鸣昼不鸣的,蟀爷夜晚要登台唱戏,没法子听。他就训练蟋蟀只在白天鸣叫,方法是每夜将盛虫葫芦放在稍冷的地方,使其收拢翅膀而噤声,持续数日便能改其习性,遇暖而鸣。
蟀爷退休后,清早去公园练嗓、打拳、清唱几段戏文。早饭后,就乐呵呵地去“
常乐居”
,和虫友们喝茶、聊天。冬天的日子,蟀爷一进门,大家就听见他怀里蟋蟀的叫声了,然后叫声沿木楼梯而上,来到八仙桌边。
蟀爷坐下来,从怀里掏出葫芦,放在自己的面前,蟋蟀的鸣叫声宽厚、雄浑、悠长。
“
有点儿像我的嗓音吗?”
“
真像。它无疑是蟋界的名净!”
蟀爷哈哈大笑。待蟋蟀不叫了,他又把葫芦塞入怀中。暖一暖后,鸣叫声又朗然而起,于是再把葫芦搁到桌上。
蟀爷说:“
人之冷暖与虫之冷暖,能合而为一者,称为化境,你们说是不是?”
优哉游哉,五年过去了。
这是个秋天的上午。蟀爷到十点钟的时候,才走进“
常乐居”
的二楼。他站着向大家拱拱手,说:“
我来向各位爷辞行。我的一个学生在青海‘
西北京剧团’
当团长,亲自登门请我去协助排练《野猪林》,以便参加北京举行的‘
全国迎新春京剧大赛’
。学生还在我家里哩。吃过中饭,我们就去飞机场了。忙完这段日子,我就回来。再见!”
蟀爷双眼发潮,念了句京白:“
各位爷保重,洒家——
去——
了。”
楼上楼下,响起一片叫好声。
蟀爷去了青海,让大家很惆怅。幸而蟀爷得便时,常会在某个上午,打手机到“
常乐居”
来。他告诉虫友们他还回不来,还得协助排练《赛太岁》《法门寺》《捉放曹》等“
郝派”
名剧……
有虫友问:“
蟀爷,你掏出葫芦凑近手机,让我们听听蟋蟀的叫声。”
蟀爷说:“
我确实把蟋蟀带去了,可我忙得没时间饲养,只好把它们放了……
对不起。”
常青松提着大铜壶,笑吟吟地来为虫友们续水。
“
常老板,可有蟀爷回湘潭的消息?”
常青松说:“
下面有个茶客,是蟀爷的邻居。他刚才告诉我,蟀爷不回湘潭过春节了。”
“
为什么?”
“
因为‘
西北京剧团’
获了大奖,人气极旺。那里的戏迷强烈要求,在春节期间搞个演出旬。听说蟀爷还要‘
出山’
,演《飞虎梦》的牛皋、《除三害》的周处。”
“
蟀 爷恐怕要元宵节后才能回来了。”
“
那也未必。听说‘
西北京剧团’
元宵节后,要去香港、澳门演出,蟀爷能不去?”
常 青松说。
有人问:“
蟀爷就不玩蟋蟀了?”
常青松答道:“
弘扬国粹京剧是大道。玩虫呢,虽是国粹,但只能算小技。蟀爷不会舍大道而重小技。”
“
那是。不过呀,我们觉得蟀爷呀,大道小技都舍不得!”
⑴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
虫友们在“
常乐居”
小茶馆的谈话,从侧面反映出本篇小说主人公“
蟀爷”
超凡脱俗的为人品性和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B.
蟀爷养蟋蟀除了因为好玩;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更多是出于揣摩学习的目的。正因如此,作为京剧团的名净,蟀爷的演技能够高人一筹。
C.
退休之后,蟀爷对京剧的 酷爱其实 并未消减。为协助学生排演节目,他远赴青海。可看出他始终胸怀京剧事业,渴望为京剧事业奉献余热。
D.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主要采用了倒叙手法,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有助于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深刻弘大的主题。
E.
小说将故事发生地点集中在小茶馆“
常乐居”
,通过茶客、老板之间的对话,真实反映了一个老艺术家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老艺术家的赞美。
⑵
文章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6
分)
答:
⑶
小说着力刻画了“
蟀爷”
这个人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分析。(6
分)
答:
⑷
有人说,小说中“
常乐居”
小茶馆老板“
常青松”
纯属一个多余人物,完全可以不去写他。对于这个看法,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
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02155.html
相关阅读:《早餐 【美】约翰?斯坦贝克》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王琼华《吃饭》阅读答案
《掏狼窝 李芳丁》阅读答案
姜钦峰《完美计划》阅读答案
《赤之茧 (日)安部公房》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