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智慧到生态伦理》议论文阅读答案(高中)
从生态智慧到生态伦理
中国古人很早就懂得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早在西周时期便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并设立了政府部门——虞官,对采伐林木和猎取鸟兽等行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监督管理。古人这些有节制地取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措施,表现出一种生态智慧。实际上中国古人的生态思想为现代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计提供了一种极为重要、独特而且新鲜的思想资源,那就是今天可以称之为生态伦理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儒家所阐发和提供的,这也是儒家生态环境思想的卓异之处。
《论语·述而》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句话最能表明孔子对生物特别是动物的爱惜之心和悲悯之情。人们也许会提出疑问,既然孔子有此仁爱之心,那为什么还能忍心钓鱼和射杀飞鸟呢?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回答,他说:“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舍如此。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用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任何人都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的资源生活,因而虽有仁心如孔子者亦不能不钓不弋,这就需要在取用自然资源时常怀有珍惜爱护之心,处理好“忍”与“不忍”的关系。
在如何对待动物的生命这一问题上,孟子的态度与孔子相同,但表述得更明确。他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认为人皆有对于他人的痛苦和危难的天然的同情心,他称之为“恻隐之心”或“不忍人之心”,推此心于万物,他不忍亲见禽兽被宰杀,主张“君子远庖厨”,并称此为“仁术”。可见,孟子和孔子一样,也主张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或曰将自然万物纳入仁爱的范围,即纳入人类的道德关怀的范围,用仁爱之心将人与万物联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他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重要思想。赵岐注曰:“先亲其亲戚,然后仁民,仁民然后爱物,用恩之次也。”孟子自己也说:“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这就是说,仁者要首先满足亲亲之情,然后还要推此亲亲之情于全天下而“无不爱”,清楚地表达了儒家之“仁”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可见,“仁”内在地包含了“亲亲”“仁民”与“爱物”三个层次,其中“亲亲”是仁的自然基础,“仁民”是仁的核心和重点,“爱物”则是仁的最终完成。对万物的爱心,实际上是儒家之“仁”需要完善化的内在逻辑要求。由孟子所阐释的这种层次分明的仁爱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既可以满足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血缘亲情之需要,又突出了普遍的人类之爱,更使爱心超越了人类社会的畛域,扩展到无限广大的天地万物,用爱心将人与万物联为一体。这种爱心是何等的博大!
(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设置虞官,对采伐林木和猎取鸟兽等行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监督管理,这是认识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的理性行为。
B.儒家生态环境思想的卓异之处不只是表现在生态智慧,也表现在为现代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计提供了一种生态伦理的思想。
C.孟子所说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属于生态智慧。而“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包含了生态伦理思想。
D.既然对动物有爱惜之心和悲悯之情,“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多多少少含有虚伪之意,“君子远庖厨”却不是“不食其肉”,也是美中不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阳明用“惟是道理自有厚薄”等话语专门回答了“孔子有此仁爱之心,那为什么还能忍心钓鱼和射杀飞鸟”这个问题,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B.王阳明认为,“把手足捍头目”,并非薄手足厚头目,“用草木去养禽兽”“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都不是人主观上要厚此薄彼,而是道理自应如此。
C.孔子主张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孟子也有这样的思想,希望将自然万物纳入仁爱的范围,用仁爱之心将人与万物联成一个整体。
D.不忍亲见禽兽被宰杀,主张“君了远庖厨”也是基于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出于对人的同情,但推此心于万物则可以形成“仁民而爱物”的崇高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亲亲”到“仁民”,再由“仁民”到“爱物”,可以看出儒家之“仁”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只有到了“爱物”的层次才谈得上有了生态伦理思想。
B.“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等语句都表现出了“用恩之”,体现了生态伦理思想的层级性。
C.对“仁”的追求不断深化,自然可以产生对万物的爱心,“亲亲”“仁民”“爱物”的层级性的递进,包含了儒家“仁”的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D.对万物的爱护如果只是出于人类自身的利益,那就还仅仅停留在生态智慧的层面,只有从人类自我道德完善的目的出发,才可以说闪耀出了生态伦理思想的光辉。
参考答案:
1.D 2.A 3.B
以上是为大家整理的议论文阅读答案,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06056.html
相关阅读:《科学不怕挑战》阅读及答案
“当代写作学将“写作”定义为”阅读答案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知识分子》阅读答案
“电影批评”阅读答案
《当代中国诗人为何只向西看 鲁枢元》阅读答案